在以作家吳晟為主角的紀錄片《他還年輕》中,可見吳晟在鏡頭前面,沮喪地說自己的生命力正在流失;與此同時,小兒子吳志寧的吉他聲自背景流瀉,鏡頭轉到他回到自己家鄉錄製同名音樂專輯《吳晟詩歌3:他還年輕》的畫面,那是一位歌手將作家父親的詩句改編、譜曲。在紀錄片中,鏡頭如是層層交疊,使人看見年老與活力共生,頹喪與熱情糅雜,最後得出的結論非生非死,卻只是樹林與泥土——無論人們痛著或笑著,都只因風而嘈雜,將日光雨水全數吸納。
那是導演林靖傑靜默如獸的拍攝姿態,以一雙等待的眼睛,紀錄詩人及其土地的羈絆。
百分之一的等待
「他的詩是從土地長出來的。」林靖傑說:「作為一個導演,不用在拍攝過程中傷腦筋要創造什麼畫面來搭配。因為他的詩句與漂亮的意象無關。」他說,只要順著吳晟的足跡走,就會看見他的詩。
那麼,我們可以說這是一齣「好拍的紀錄片」嗎?
他點頭,也搖搖頭,解釋:「就畫面的擷取上來說,你可以說它好拍。」接著輕輕苦笑:「但整體來說,這絕對不是一個容易的拍攝過程。」
「我們總認為任何一個作家,他寫作一輩子,再如何參與社會實踐,終究一定也是要往心裡探索。」林靖傑說,通常那份向內探求的行為,便是鏡頭所要聚焦之處,也往往是觀眾最為動容之處,然而在本次拍攝過程中,團隊多數時光捕捉到的都是吳晟的另外一面,「我們沒有想到的是,吳晟老師可能做了一個決定。他不希望去呈現個人心靈的世界,不希望表現出那些幽深、偉大、掙扎。吳晟老師覺得個人沒有那麼了不起,他更在意的是一個作家如何去對社會議題有所呼應,如何去實踐。」
這點讓林靖傑相當苦惱。倒也並非他不願意捕捉吳晟的核心關懷,然而作為一個導演,林靖傑的考量得更全方位。講得直白一點,吳晟的心底離不開土地,而導演也不能離開觀眾的心意,面對吳晟的滔滔不絕,導演必須細心揀選,再以指尖輕輕捻起,使作家賣力強調的願景,最終將如塵土紛紛落在整部片的四周,成為背景,而不是故事主題。
於是,有很長一段時間,林靖傑說他都在等待那「百分之一」。
「大部分的時候,吳晟老師都專注在要表達他的社會實踐,而我則專注等待他的社會實踐告一段落,透露出那些——當他把社會的部分暢談完以後,帶著這份理想的餘韻,透露的一點內在。我在等待這個百分之一。」
拍攝紀錄片,偶爾歷經必要之殘忍
談起《他還年輕》,雖不是刻意為之,但是時間點恰好與當時鬧得最兇的「北農事件」重疊。
紀錄片實際拍攝時間為期兩年左右,林靖傑親眼目睹吳晟如何作為一個父親,看著當時任職北農總經理的女兒吳音寧,承受輿論排山倒海的惡意攻擊,至於紀錄片完結,吳晟便剛好完成《北農風雲:滿城盡是政治秀》,可說是另類的有始有終。
不過,在這眾多可操作的視角中,林靖傑卻偏偏選擇了一個最安靜的角度來切入此事——那是吳晟彰化的三合院,那張似乎永遠對外敞開的大門。
有段時間,各家媒體經常不請自來,他們客氣詢問,希望能夠爭取到一兩個新聞畫面。而無論來者為何,吳晟及其家人的反應始終平靜,他們不慍不火,好像這張大門存在的目的不是為了上鎖,而是供人辨識,方便指認之用。
吳晟的三合院作為一個標的物,乘載了多種的可能性,那是出世的田園生活,眾人會光著腳丫子走來踩去,陽光正好的時候便在樹下閱讀,孩子會在草地上撿樹枝,景象如歌;同時,這裡也是入世的抗爭,三合院中的書屋建築,有陣子是吳晟提供給南下參與社運之年輕人、一處休憩的空間。總而言之,誰都可以自遠處遙指:「那裡是吳晟的家。」無論這句話挾帶的是善意或惡,三合院必須全部包容。
林靖傑說在北農事件爆發的非常時期,他知道吳晟再強壯的內心也正在坍塌,此時還要拍攝,其實是一件殘忍的事情,「那是拍攝紀錄片的時候偶爾會遇到的臨界點——面對被攝者的艱難,導演應該要後退還是撐在那裡?經常,我們是選擇撐在那裡的。」
雖然林靖傑自稱那是一個殘忍的選擇,他不能不去記錄,不能逃避去見證一個作家面臨生命中的困境,「這個事件幾乎把這個作家擊垮,讓他不斷自我對話,甚至快要摧毀他對這個社會的信心。他社會實踐了一輩子,懷抱那麼多理想,此刻幾乎要被這件事情全盤推翻。」
那陣子,林靖傑經常一人扛著攝影機前來,「我也不一定要拍,只是要跟他在一起,在一起意味著⋯⋯當然知道他狀況很不好,可是還是想要陪在他身邊。」
土地消融了世間的惡
最後,讓林靖傑確信無論順境逆境,或許都有機會消融的,不是吳晟真的說了什麼話,而是林靖傑的鏡頭看到了,看到吳晟就像過去一樣,即便發生天大的事情,也得走過樹林田園,就像過去每一天,走路、拔草、觸摸泥土,看著群鳥飛翔。
「我當時有問過吳晟老師:假如你們是住在台北的公寓,那次的事件是不是還挺得過去?」林靖傑說。但眾人皆知,這個假設無解,因為吳晟從未離開土地。
「經歷這個事件,我們可以看到吳晟老師他作為一個作家,回到作家的心靈如何去釐清這些東西,如何回到一個純淨的狀態,用一個更開闊的胸懷去容納這些種種。一般人面對這些是很容易被打倒的,但他們沒有。我認為一方面是作家本身具有的消化跟內省能力,二方面是土地的療癒。」
林靖傑過往的導演風格,固然有諸多無聲勝有聲的片段,然而在《他還年輕》之中,這部分的處理倒不像是風格的張揚,而是生命的袒露。
除了北農事件之外,這個世間上同時還放置著諸多可憎可惡之事,你我皆知。而吳晟終究不是一名謳歌田園隱士詩人,而是積極於社會的實踐者,雖然如此,他詩作中的強悍,卻總是包裹著柔情。這也許是因為他總是置身現場,不只是世事紛擾的現場,也是農田山林的現場。
「他們有那片田園去走路,有樹林去消化髒污,消化那些吵雜的喧囂。每天這樣走一走,腳踩在田地上,看見秋收後的田地、樹葉窸窸窣窣的聲音,這些聲音也消化了人世間的惡意。」順著林靖傑所捕捉的畫面,觀眾將會發現,「吳晟及其家人一輩子堅持的生活方式與價值,倒頭來竟也幫他們消化掉生命中的危機。」
也許這些不只是一次性的危機,但吳晟所選擇的生活方式,也非儀式性的過渡,而是日常。日常本來就夾帶著無常,這些理解都被林靖傑清晰地捕捉,使人們相信,波折過後,我們仍舊有機會回到書,回到屋子,回到樹林。回到那些善惡無存的大地之中。
相信自己無論經歷了什麼事,最終還是有機會被土地給接納,以雨水的模樣,往下滲透。
《他還年輕》 09/02 全台上映
上映戲院:
|台北|松仁威秀影城 MUVIE CINEMAS、光點華山電影館、長春國賓影城、喜樂時代影城南港店
|桃園|統領威秀影城
|新竹|或者光盒子
|苗栗|頭份尚順威秀影城
|台中|大遠百威秀影城
|嘉義|影食滙in89豪華影城
|台南|國賓影城、南紡威秀影城
|高雄|in89駁二電影院、大遠百威秀影城
|花蓮|新天堂樂園威秀影城
採訪撰文|郝妮爾
宜蘭人,東華華文所創作組藝術碩士。「向予書苑」負責人。出版散文集《我家,或隔壁》、長篇小說《卡西與他們的瓦斯店》。創作範疇橫跨散文、小說、劇本、童話;同時耕耘評論與採訪寫作。
攝影|邱志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