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站作家胡晴舫2019 【往復書簡 DAY.4】胡晴舫 ╳ 童偉格:善良的群眾,媚俗的影子 by 編輯部 2019-08-10 by 編輯部 晴舫早安:謝謝你的祝福,我的感冒消失了。你的記憶無誤喔,我們只見過一面,是兩年前,在香港文學季的座談場合上。同時見面的,還有香港作家鄧小樺和李智良。對了,前信提到的,我的唯一一次紐約行,就是 …
駐站作家胡晴舫2019 【往復書簡 DAY.3】胡晴舫 ╳ 童偉格:霍頓、莉蓮與阿傑 by 編輯部 2019-08-09 by 編輯部 晴舫好:逆旅辛苦,祝已得充分好眠。我剛剛查了克服時差的小撇步,發現其中一個建議,是「避免去想什麼時候要回家」。這十分佛系,善哉偉哉。我只去過紐約一次,待了三天,在時差或鄉愁追及之前,人就又飛 …
駐站作家胡晴舫2019 【往復書簡 Day.2】胡晴舫 ╳ 童偉格:你們知道紐約市的周長多少嗎? by 編輯部 2019-08-08 by 編輯部 晴舫早安:我感冒了,感覺自己像是一個夏天裡面,住了一個冬天。有個颱風,名叫「丹娜絲」(Danas,菲律賓命名),上週,她掠過台島東緣,帶走了一切可能的雲層。警報解除當日,我去到花蓮的東華大學 …
駐站作家胡晴舫2019 【往復書簡 Day.1】胡晴舫 ╳ 童偉格:當虛構的網路成為真實 by 編輯部 2019-08-07 by 編輯部 胡晴舫的新書《群島》以臉書時代的當代台灣為背景,直指網路的匱乏與親密。聯文編輯部由此延伸,企劃【往復書簡】單元。邀請兩位小說家:胡晴舫、童偉格任選一種通訊軟件,以一周為單位,一刀未剪登出兩位 …
駐站作家胡晴舫2019 在民主社會崎嶇不平的地表上,建築共存:專訪胡晴舫《群島》 by 周項萱 2019-08-04 by 周項萱 這部小說在完成後,本來是要被推下斷崖的。三年前,胡晴舫回到香港任職光華新聞中心主任,時隔許久再次貼近台灣的職場與人倫情理,同時在雜誌專欄上連載以台灣當代社會為背景的《群島》,在網路使用習慣、 …
胡晴舫2019駐站作家 八月駐站作家——胡晴舫 by 編輯部 2019-07-30 by 編輯部 穿過許多窄路、巷弄,在七月午後,聯文編輯部與胡晴舫一同前往台北邊界,凝視廢墟裡的新與舊。目光所及之處,一如她的寫作,無論殘垣斷壁多麼荒蕪灰敗,在島與島、人與人的微小片刻中,總能看見花火。 八 …
駐站作家王聰威2019 逼供|快問快答王聰威:18歲很悲慘沒關係,總有一天你會長大 by 編輯部 2019-06-26 by 編輯部 如果平常有關注王聰威,不難發現他總愛虧自己難搞、嚴格與愛生氣。因此在進行六月駐站作家企劃時,編輯部決定好好探究王聰威的成長歷程,以 10 個快問快答,逼供他的私密過去,了解機車聰威的 #Bo …
駐站作家王聰威2019 情詩線索指引,任明信╳徐珮芬╳曾琮琇:等待、肩帶、衰小 by 編輯部 2019-06-19 by 編輯部 閱讀詩像解謎的過程:循著文字,有些故事被說盡、有些還藏在詩中,等待讀者沿著線索抵達故事的核心。如果你還沒讀過《微小記號》,邀請你在三位詩人:任明信、徐珮芬、曾琮琇的現「聲」說法下,以聽覺撿拾 …
王聰威駐站作家2019 走在小說外,徒步旅行的時間感|專訪王聰威:詩是成人內部永恆的大男孩 by 姚 秀山 2019-06-11 by 姚 秀山 熾烈的陽光彷彿還太年輕,曬在溫州街上三角窗、兩層醒目的雪可屋前。透明玻璃與古樸的招牌是台大側門一個模模糊糊的路過背景。轉門入店廳,迎面小桌上就是一摞被擱置的綠格稿紙,上頭的手寫字照亮了一個中 …
駐站作家王聰威2019 六月駐站作家——王聰威 by 編輯部 2019-05-30 by 編輯部 王聰威:「每一首詩,都是一個微小記號。多年之後仍能提醒我,哪裡有誰曾經被愛。」「然而,情詩寫作也像謀殺案。」聯合文學unitas生活誌,六月駐站作家王聰威這樣說。書寫完成後,不僅作者已死,書 …
駐站作家張惠菁2019 背著走|張惠菁的隨身小宇宙 by 編輯部 2019-04-25 by 編輯部 「以前年輕時,當然會喜歡漂亮又有設計感的東西,但對現在的我而言,要去買一支昂貴的鋼筆,反而是種負擔——因為你還要照顧它。現在選用樸素的東西,已經不是刻意戒除物慾,而是自然而然地空出感官,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