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看書名,立刻想起美國五〇年代科幻恐怖片經典《The Flying Saucer》(1950)──幽浮正是一只飛碟。不過,銀幕上外星飛碟來襲,冠以科幻恐怖之名,其實反映了冷戰時代美國人的麥卡 …
聯文選書
-
-
在《人類大歷史》,哈拉瑞提到,距今兩百萬年到一萬年前,地球上其實有許多物種的人。就像獅子、老虎、美洲豹,都屬於生物學上的「豹屬」,當時地球上有許多「種」人,被歸納在「人屬」之下:例如直立人、 …
-
權汝宣一向被韓國文學界視為是個常以率直不可阻擋的態勢解剖日常生活矛盾的小說家,創作生涯超過四分之一世紀,至今已出版包括四本長篇在內的十一本小說集,得過李箱文學獎和東仁文學獎等多個獎項肯定。到 …
-
冰凍的河川,雪原上奔馳的狗雪橇,和曾經枝繁葉茂的蓊鬱森林,那裡是比北海道更遠的北端島嶼——樺太島,又稱薩哈林島。一個曾被不同國家佔領,又被多國語言及近代知識衝擊的紛擾之地;一段被留聲機記錄下 …
-
上一次讀到這樣的語氣,好像都是十幾年前的事了。還是少年時代對文學的印象,是那些對文學文本中的地深、壁薄、回音與步伐等細節還找不到解讀方式的迷茫。那時讀到許多小說家談詩論藝的著作(無論是講稿或 …
-
孫得欽第一本詩集《有些影子怕黑》稍微展露的宗教意識,在這一本又更加篤定,甚至已形成系統性的「神學」。當然他的「神學」常常是援引聖經並提出反駁,但聖經只是他的「經典工具」,他的「神」更不是你我 …
-
張郅忻的第二部長篇小說《海市》,其虛構之蕊更加突顯各種「缺席意義」。這份「缺席」不僅以即將停業的消費地景啟幕,透過敘事鏡頭追攝流行物件敲鑿出時間的縫隙;也在於家庭結構下關係的晾在一旁,人事物 …
-
《國寶》總處在一種「將要消逝」的時間狀態之中,用張愛玲的話,就是「時代是倉促的,已經在破壞中,還有更大的破壞要來」,而在這即將到來的敗亡前,用自身的肉體昇華為藝術並抵住毀滅,便成為這本小說角 …
-
延續一貫對「時尚」、「時間」、「性別」的議題關注,張小虹新作《張愛玲的假髮》不僅再次深化、補遺過往研究的未盡之處,還試圖建構「張(小虹)看‧看張(愛玲)」論述。 關鎖之一在於這個暗藏玄機的書 …
-
《尖叫連線》在緊湊的劇情裡看似混亂的意識流敘事,實際上則是在劇情與角色定位一次又一次的翻轉過程中,一步步解開謎團──那些關於角色、關於計畫、關於國家、關於世界,關於一切的最終解答,答案也許不 …
-
《紅髮女子》表露的憂傷,是個人如黑字,被層層夾疊於名為「歷史」的厚重書頁中,被遺忘或記憶之前的不確定性──基於未來的不可知,與小說中不停回溯古老文本據以暗示「歷史衝突的重複結構」這個對立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