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 post
權汝宣一向被韓國文學界視為是個常以率直不可阻擋的態勢解剖日常生活矛盾的小說家,創作生涯超過四分之一世紀,至今已出版包括四本長篇在內的十一本小說集,得過李箱文學獎和東仁文學獎等多個獎項肯定。到目前為止,她的小說世界可分為三個階段來進行觀察:從第一本長篇《藍色縫隙》(1996)到小說集《我庭園裡的紅色果子》(2010),主要在處理女性的成長故事,情節勾勒當中總會流露出濃厚的自傳色彩;其後兩本長篇小說《連奏》(2012)和《土偶之家》(2014)卻急轉直下,矛頭轉向韓國歷史事件,前者以一九八○年光州民主化運動為背景,刻畫所謂「運動圈」學生的炙熱理想情操,以及隱藏其中的暴力所帶來的心靈傷痕,而後者則以韓國史上有司法殺人案件之稱的「人民革命黨事件」作為襯托,控訴一九七五年朴正熙政權如何利用司法迫害無辜人民的惡質行徑。權汝宣說過,當自己成為一名作家時,內心即不時湧現渴望寫出帶有濃厚社會性小說的拳拳之心,而當她寫完這些作品後,又如釋重負,心想往後即令只寫現實人物的故事也不再感到心理負擔。《黃檸檬》(2019)就是權汝宣為擺脫歷史負債感,援用多元敘事技法,勾畫各型人物,所營造出來的第三階段時期作品。它採用類型小說形式,添加先前作品中未嘗見過的推理和懸疑元素。這是一起「美麗女高中生命案」中姐姐被殺害經過十七年後遲來的復仇故事,與作者過往一直以人物為中心的小說不同,它深具張力的敘事技巧,營造出讀者迫切想要追看下去的可讀性引力。不過,就像帶有編織「內在敘事」傾向的權汝宣其他小說一樣,小說並未精心設計一個謎題,而是提出設問並深掘遭到不幸死亡或陷入不幸苦難的人物內心世界,探尋生與死的意義以及康復治癒的可能性。
女高中生、死亡、黃色等小說中的代表性意像,不可避免地讓人聯想到二○一四年發生的世越號沉船事故。「即使瞭望台起火,船隻沉沒,也都是神的法則。必須很有自信地說出這些,才稱得上相信神,不是嗎?」小說直接提及二○○九年造成重大傷亡的龍山地區拆除現場火災事故和世越號事件。不公正的死亡、缺乏能力揭示真相的公權力,以及利用財富和權力逃脫的肇事者,這些都讓讀者想起世越號的悲劇。作者也提到:「如龍山慘劇和世越號事故讓整個社會共同體陷入深深的沮喪,原因在於難以理解的死亡上面。沒有得到答案的死亡和喪失是最悲慘的,並且直到給出答案後才似乎終結。出了什麼問題導致人們死了、誰掩蓋它、誰對此負責,如果這些都清楚了,我們才可以克服悲傷,走向生活。」小說提出了神的存在、死亡和生命的意義問題,就如這篇小說原名〈您是不知道的〉,作者跟我們說,即使在充滿痛苦和不幸的生活中,活著呼吸的那一刻也具有生命的意義。「在人生的每一步中總會有很多不幸,但只要你活著,生命就會持續下去,說不定我們有一天可以開懷大笑,我們的生命仍然在跳動。我的小說就像竊竊私語,傳達給讀者我這些想法。」權汝宣如是說。
《黃檸檬》,權汝宣/著,蕭素菁/譯,聯經出版
《洞》,片惠英/著 ,梁如幸/譯,木馬文化
韓國作家片惠英於二〇一六年發表的長篇小說《洞》(木馬文化,2019),獲得美國雪莉傑克森驚悚小說獎,在韓國也被評價為擅長細膩刻劃內心世界和人物矛盾的佳作。主要內容為因一場突發車禍太太死亡而自己也變成植物人般躺在病床上回憶著過往日子的男人故事。小說藉著人物之間的矛盾,營造出相當緊繃的敘事張力,提示出所有災難和不幸,往往是因我們自己不去了解對方而引起,所有悲劇的根源也是從我和你之間的小龜裂起始,這就宛如是小空洞徹底崩壞了的人物的日常。
新書資訊員|崔末順
國立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