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參加國語文競賽,成為包辦查字典、朗讀和演講的常勝軍。上大學當然要讀文學院,並且發表文章,奪得許多獎項,二十歲出書,剛開始被認為是學生作家。畢業後從事寫作,年老時拿到終身成就獎──想成為完美的作家,這樣的人生劇本並不存在,比較可能存在的是,你十七八歲要填大學志願的時候,有人對你說:「你要是去讀中文系的話,你爸媽的臉就被你丟光了。」
如果沒有意外,你應該是你父母的孩子,但你的父母,往往是跟你文學生涯無關的陌生人。運氣好的話,他們多少會資助你,但既然你要走上作家之路,早晚要面對物質和精神層面的獨立。或許你可以在選填大學的時候,去外地讀大學或研究所,或者工作以後有收入,想辦法租房子搬出去,當然也可以在家裡,繼續做你父母的孩子,同時想辦法保有自己的寫作空間和生存尊嚴。
新手作家如果有幸克服上述物質那一關,也可能綁手綁腳想太多:這本書會不會是我的成名作?這會影響別人怎麼看我嗎?出書以後要上電視主持節目嗎?話說回來,僅僅是喜歡寫作,難道就要出書嗎?
踏上作家之路,意味沒有一張確切的量表,更糟的是沒有畢業的一天。難怪大多做父母的會擔心,孩子不能自立自強就算了,萬一整天在那邊嚷嚷「我這麼有才華都是這個社會和家人不懂得欣賞」,養兒沒防老就算了,還要千方百計安慰你,簡直是抽了人生的下下籤。
這時代發表管道很多,出書不是唯一的方式。網友也不是省油的燈,你寫得不怎樣又不會拍照的話,連免費的讚都不給你,連罵你都懶,更別說要出版社主動找你合作了,他們多半是搭順風車的。既然沒人看、沒人要出版,那就自己印吧。回想求學時代,報告還不是要寫,學期末還要列印,這時候怎麼就不會做呢?社交平台或許能讓你一夜爆紅,但在成名的十五分鐘來到之前,先去找本資料夾,把你寫的東西印出來放著,一年、兩年、三年──至少可以保證,你不會一無所有。最後,不管你到底讀了什麼科系,或許都會去寫作、編輯、翻譯、做行銷、寫文案、開書店,或是發現其他更值得你做的事,乾脆改行做別的。
你以為作家坐在新書分享會,拿麥克風說話,好像自然而然就這樣了──其實是他們沒告訴你做簡報花了多少時間,事前如何跟主辦單位確認,出席費可能連高鐵都搭不起,家裡貓砂沒清小孩在哭伴侶又冷戰──因為我們希望看到快樂結局,他們也不會告訴你打點這些事有多麻煩,更何況也沒人想聽。如果你不想這麼麻煩,放學下班以後只想參加聚會,刷刷存在感,千萬別選擇這麼吃力不討好的道路,早點洗洗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