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七年出生於紐約。康乃爾大學學習物理工程,中途入伍服役於海軍,返校後修習英美文學畢業。據聞曾追隨納博可夫文學課。短暫於波音公司工作後,一九六三年以處女作《V.》成名。一九七三年《萬有引力之虹》不僅獲好評,亦成為後現代經典書目。品瓊作品複雜難解,私生活異常神祕,同時有廣大讀者,為文學史上最特殊的身影之一。
談論到湯瑪斯‧品瓊,作為一名作家,在世界文壇之中相當獨特。無論是作品與作者之名,皆有廣大的讀者與媒體青睞,另一方面,他的私生活與個人形象,又超乎想像的神祕。他不僅多次拒絕受訪。關於他的照片也寥寥可數,且大多是少年時期。照片裡透露的訊息(譬如他的氣質、性格),對於了解他幾乎毫無線索。自《V.》出版至今五十多年,能如此堅決不在大眾媒體曝光,已成為品瓊及其作品不能忽略的要素。據此,媒體經常以真正的「隱士(recluse)」稱呼他。
矛盾在於,大眾媒體與讀者群並不因此對他失去興趣。他的缺席,召喚起更大且更難以忽略的形象:由幾本作品構成的,以「Pynchon」之名的巨大符號。成為拒絕出現在大眾卻受大眾青睞的作者。他的書迷自行創建起品瓊維基,建立一個個「品瓊式」的詞條。品瓊在媒體上的噤聲,作品卻極為複聲,多種學科冷知識與硬知識、黑話與次文化、隱語與埋藏的訊息。他相當了解文學的「沉默多語」,與作者這個「可見的不可見的形象」。
這些並不矛盾,若矛盾,可能錯在我們對於作者形象與話語的信奉。而他的讀者大抵放心他的一貫性。至少,不管是他的人,與他的作品,儘管以不同的方式呈現,都相當神祕難解。
擁有優秀科學家腦的 天才小說家
湯瑪斯‧品瓊一九三七年出生於美國紐約長島葛倫谷(Glen Cove)。中學起便有短篇小說投稿。一九五三年,十六歲的品瓊進入康乃爾大學學習物理工程,卻在第二年加入海軍,直到一九五七年才返校完成英語學位。他最早發表的作品〈微雨(The Small Rain)〉刊於《康乃爾作家(Cornell Writer)》上,書寫關於自己海軍的見聞與經歷。據說在校時期,他跟隨過納博可夫的閱讀課,可是僅有後者的太太有印象,納博可夫本人毫無記憶。畢業後的他先進入了西雅圖的波音公司,撰寫技術手冊,直到一九六二年。這年份意味著,品瓊準備好好完成第一本長篇作品,《V.》正式邁向一位作家之途。他甚至拒絕本寧頓學院提供的教職,以專心於寫作。
處女作《V.》的震撼
《V.》的開頭,俗弟(profane),世俗者,在神聖的對邊者。是個「活人溜溜球」,四處擺盪,漫無目的。他主要的工作是奇幻且怪異的,在紐約下水道裡捕殺鱷魚。鱷魚肆虐是由於一股寵物熱潮,燒退之後紛紛被馬桶沖到下水道而大量繁殖。俗弟與一群流浪漢被雇用,獵殺這些鱷魚。這樣的工作危險又荒唐。
品瓊的設定往往如此,那怪異感不難看出所隱涉的現象,只是不容易清楚解釋。或像是個陷阱,一旦太執著於某個細節的解釋,很容易迷失方向。在複雜的人物現身與隱沒、大量的冷知識與隱喻,閱讀歷程有太多「感覺有什麼」、「想要弄懂」的慾望。矛盾是,這迷途其實正是品瓊渴望的,精心設計的。不需要你理解,就像你不需要知道他的長相與私生活,可是品瓊的效應無所不在。就像「V」在這小說裡,成為無盡套用的巨大符號。小說另一個主角,真正追著「V」,偏執追尋所有V的陰謀,不論是縮寫、名字、代號,是神祕女子、是母親,是起源與終點,亦是問題與答案。這種全面性的漫散,細節與隱涉交纏,成為無法拆解的複雜圖景。加上對於社會、歷史、科技的大量知識,可以說品瓊的出手一下標記出獨特性。
《萬有引力之虹》
一九六六年,品瓊出版篇幅較短的長篇《叫賣第49組》。一九七三年的《萬有引力之虹》則成為他最知名的經典作品。獲得該年美國國家圖書會小說獎,亦提名為普立茲獎,但因過於「淫穢」而遭否決。此小說以二戰後的倫敦與歐洲的戰勝紀念日為開展,戲劇化的反諷與多重角色的聲音。涉及了V-2火箭、核戰、歷史事件、物理工程學、國際政治、心理學、色情主義等等。從弄清楚火箭的祕密,到將火箭落點與美國軍官性行為發生之地連結,非常「品瓊式」的散亂出情節。其中也將「熵(entropy)」來解釋整個人類社會。厚達八百多頁的《萬有引力之虹》,成為談論後現代(姑且不論作者本人與小說本身是否是後現代)的代表書目。
小說的飛行機制
其後,他每隔幾年出版作品。短篇集《慢學者》、《葡萄園》、《梅森與狄克遜》、《抵抗白日》、《故有瑕疵》,直到二○一三還有長篇《放血尖端》面世。像是埋藏在地底錯綜復雜的根莖,毫無暗示的迷宮,且不保證有出路(可能連作者也無法保證),品瓊的作品與整體的閱讀印象,亦像是偏執科學家製造出的動力成迷的超強飛行器,重重地把無數的「現實」(真實與虛構的、科技科學與人類心理的)丟向世界,而反作用力使得想像力升空。不僅是他最標記的科學術語使用,他亦有相當龐大的流行文化語彙,包括心儀的爵士樂、電影、卡通。換句話說,不僅予人無所不包的特質,更讓人感覺比我們認知的世界複雜,「大於」生活,看不到界線。於是這種複雜,對於喜愛他的讀者而言,有種無盡的爽快,甚至感到解放。
《萬有引力之虹》 (譯林出版,2009)
本書是後現代主義文學中的經典之作,在美國乃至世界20世紀文學史上有著獨特的地位,在西方曾引起巨大爭議,有人稱它是當代文學的頂峰,也有人認為它是一部“預告世界末日”的囈語。這部巨著故事情節複雜,夢境一般的幻想中充滿了撲朔迷離、錯綜複雜的交叉關係,五花八門、古怪零亂的敘述,似是而非的議論以及物理學、火箭工程學、高等數學、心理學、國際政治、異常性愛的描寫。小說的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德軍的V-2火箭頻襲倫敦,英美諜報機關發現美國的一位情報軍官發生性行為的地方往往是火箭的落點,便對這種現象進行研究,由此吸引和牽連了許多人和事。小說的中心意像是火箭。所謂“萬有引力之虹”即指火箭發射後形成的拋物弧線,作者同時用它來象徵死亡,象徵現代文明不可避免走向毀滅的軌跡。
文|朱嘉漢
一九八三年生。台大人類學系學士,法國第五大學社會學碩士。離開法國高等社會科學院歷史與文明博士班後,曾於 Bonheur,Bonne Heure茶沙龍擔任藝文沙龍策劃人,以及逗點學校:「夜讀巴塔耶」系列講座主講人。專長法國文學研究,評論與創作作品散見《印刻文學生活誌》、《聯合文學雜誌》、《週刊編集》、《文訊》等。長篇小說《禮物》獲國藝會創作獎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