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 你經常提到房間,房間對你來說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呢?
我以前讀過一篇小川洋子寫過的一篇小說,她寫一個女孩子,有天有人送她一雙鞋子,那個鞋子太剛好。有一天她在路上遇到擦鞋的老人,那個老人跟她說,最好把那雙鞋子丟掉,不然它會侵入妳,把妳的腳吃掉。
我覺得我的房間跟我的關係有點類似這個樣子,有點像是身體的容器,是身體的身體。因為我長年不斷的在外面租房子,在台北、花蓮、台中,租過的幾個房間會讓你感覺到內在的空間,像襪子一樣翻出來。
Q2 形容高雄、花蓮、台北、台中等四個自己居住過的城市。
高雄就是很像一個有鬼的地方,不是啦!我住的地方不是高雄市區,有點前現代的地方,感覺是個時間終年一致的小村莊,對我來講有很多鬼,好像死去的人一直在那裡。
花蓮的感覺是有神在上面,花蓮有時候有點像一個容器,我在花蓮的時候是在東華,它是縱谷裡面的一個學校,四面八方都有山圍繞著,有一種被守護的感覺。
台北有點像是一個嚴厲的女性,我覺得她好像有點年長,不知道會把你帶到哪裡去。
台中我覺得很難找到形容詞去形容他,比方說我在三十歲以前對這個城市是很陌生的,現在在那邊生活,最近慢慢比較習慣。剛去的時候要書寫他,我會連要在寫作中使用「台中」這兩個字都有點困難,我會需要一些符號去當作跳板來做銜接。
Q3 想對自己的學生說什麼話?
不要再翹課了!
Q4 將過去生活經驗寫成散文,要如何避免自我重複?
這樣想想,我好像一直在重複,我沒有避免這件事。我覺得人的現實經驗是有限的,在寫作裡面,這個經驗可能可以經由某些處理。
比方說一個非常平面的東西,用其他方式比方說將它摺起來或是將它攤平,將它切斷或是加入其他材質,讓它變成另外一個形體,那個素材是原本的東西,但是在這些處理之下有可能成為文學不一樣的事。
Q5 你如何看待人跟空間、地域、生活之間的關係?
我很喜歡米蘭昆德拉的《生活在他方》,真正的生活是存在在遠方。這個在寫作裡面如何觀察,你必須要對現實生活重組和改寫,這個重組或改寫的過程裡面,其實很奇怪的是你會透過某一些比如說回憶這種技術,把一個已經消失的,不存在的此時此刻的某些現實給召喚回來,這種感覺很像是透過光影的折射,讓一個非常遙遠的城市浮現在此時此刻。
人是非常有限的,人無法超越時間和空間的地步,但是透過一些其他方式,可能會做得到。我覺得這是很有趣的,關於地域跟空間這個東西,其實我一直都有一種我好像不屬於任何地方的感覺,即使我住過很多城市。
Q6 為何喜歡文學?
因為太厭世了吧?
Q7 以後會出小說嗎?
這個就隨緣好了。
Q8 今天午餐吃了什麼?
午餐吃了摩斯,海洋珍珠堡,一定要加雞塊。
影片後製|黃昶維 changweiF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