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 post
高陽本名許儒鴻,字晏駢,筆名耕望。浙江杭州人,一九二二年生,筧橋空軍官校畢業,擔任軍中文職人員,一九五九年退伍,任職報社,後專事寫作,以歷史小說成名,終年一九九二年。先祖曾位居高官,因家世顯赫,文化底蘊深厚,而有其自我期許。平日生活中善詩酒,重飲食,好交友,講義氣;也多少呈現在小說人物之中。
《李娃》是眾所公認第一部高陽創作的歷史小說,也是他的成名作。然而它卻不是大眾所習知的大河型歷史小說,例如《三國演義》、《隋唐演義》等取材自正史的歷史小說,它也不是現代如《太平天國》、《尋秦記》等以王朝更迭為背景的小說,嚴格來說,它只是一部描寫唐代社會生活及市井民情風俗的愛情小說,尋其故事源頭,是民間的一則傳說,而由白行簡寫定為傳奇故事《李娃傳》,後改寫為元雜劇《曲江池》、明南曲《繡襦記》成為定本,而其共同結局,是娼妓李娃與所愛士人滎陽公子鄭徽,歷經磨難而終於圓滿獲得最高榮耀的喜劇性結局。而其實這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可能發生,也不會被容許發生的,至少在《唐律疏議》的律法上,良賤之間通婚是違法的,是會遭受到判刑或罰鍰的;所以這種結局擺在小說裡,純屬虛構,其目的是借以諷刺階級分明的門閥制度,及反映戶婚律的殘酷,或者借寓為寒族士人沈淪於下層,而始終無法翻身的無奈;或者純粹是為了安慰不同世代普羅大眾的虛妄想望所虛構的大團圓結局。學者王夢鷗即明確指出唐傳奇的主要旨趣與唐代的現實社會實況不符,楊昌年則說此一特點是「假象平衡」。總之,高陽版《李娃》的悲劇改寫,是具有歷史必然性的。
簡言之,此一故事純屬虛構,正史及野史中均未曾記載,高陽撰寫《李娃》的用意,只是藉此一愛情小說闡述大唐歷史與文化,也因為所呈現的歷史文化太過真實生動,而被歸類為歷史小說。其中一方面是因為高陽出身名門望族,本身博學多才,另一方面也因勤於考證求實,例如從正史《新唐書》中的〈食貨志〉、〈禮樂志〉、〈選舉志〉、帝王〈本紀〉中,野史《國史補》等,都可以找到許多有關大唐文化及生活風貌的資料,可與《李娃》小說內容互相印證。
其實,自一九五二年開始,高陽就一直熱衷於言情小說及散文評論的寫作,在一九六四年創作《李娃》之前後,已創作了十部長篇「言情小說」,然而形式及風格缺乏建樹,受限於情節故事的平凡,及固定的人物模式,成就有限,讀者反應平淡。一直到了《李娃》出世,才一炮而紅,為何有如此的轉折?筆者認為是時機成熟,方法用對了。其關鍵是採用了「舊瓶裝新酒」的方式,以舊有的膾炙人口的故事模式,融合了細膩的歷史考證,諸如長安的京城規模、地理環境、歌舞生活、倡伎實況、禮俗民情、科舉制度過程、市井生活、民間葬儀等,已足以滿足讀者的異域想像,文化嚮往;因此,總能令讀者神遊於唐代的長安。另外,有效地塑造各類型人物形象、傳奇性的愛情發展過程、細膩委婉的感情世界與心理描寫,更是成功的重大因素。
《李娃》是歷史小說,也是愛情小說;後者更是其本質特色,細膩的心理描寫,善良人性的發揚,常能慰貼人心,讓讀者低迴感嘆,沈吟不已。另在寫作特色方面,因屬於聯合報連載性質,結構比較鬆散,下筆之後,常常無法自制,常沈迷於某個議題收不回來;常被說是跑野馬,或被譏為枝節多、水分大。但從另一角度而言,反而是優點,常會造成情節與環境有極大的豐富性。高陽曾說「歷史,除了人物地名以外都是假的;小說,除了人物地名以外都是真的。」只因歷史中成王敗寇,總是由勝利者所撰寫,虛飾是難免。因此,高陽歷史小說的重要貢獻是還原於生活文化的豐富多彩,不滿足於帝王將相及英雄人物的描寫。
當今是網路盛行世代,歷史小說已經式微,近年來已讓位於《步步驚心》、《甄嬛傳》等歷史宮廷劇,另外也轉型於網路小說,雖對於調濟生活不無小補,唯萬途競萌,良莠不齊,且格局及題材終屬有限。除了穿越劇情,還有完人類型的超級兵王,或神醫仙王等,重複者多;偶有佳篇,而難有全面完善之作品。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歷史小說不管形式如何演變,總會有忠實的讀者,翹首期盼佳作的誕生。
文|陳章錫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曾任德霖技術學院國文講師、南華大學文學系系主任,現任南華大學文學系教授,研究領域為:中國文學、中國哲學、書法美學。主要著作為《王船山禮學研究》,另有研究論文二十餘篇。
歷史與小說,多少人試圖在其中找尋虛實之間的平衡,假使身為不熟悉歷史的讀者,該如何閱讀歷史小說?本期從中國、歐美、日本、台灣歷史小說的觀點重構時間的形廓,而當我們也談及架空歷史的時候,小說家建立的世界樣貌與真實歷史之間的對照又是如何?欲知詳情,下頁分曉。
【本期雜誌介紹】
《聯合文學雜誌》NO.430:歷史小說257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