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眼人》劇場版5大問 ──訪問導演盧卡斯‧漢柏(Lukas Hemleb)
previous post
臺灣作家吳明益的作品《複眼人》不只是臺灣的故事,更是世界的小說,以花蓮人文社群樣貌為背景,延伸出關於土地、自然、生存、記憶的生命故事,2014 年第一次閱讀到法文版《複眼人》小說,歐洲劇場導演盧卡斯‧漢柏(Lukas Hemleb)情不自禁地深陷其中,進而萌生改編為劇場版的想法。
Q:談談與《複眼人》的相遇?
盧卡斯‧漢柏:2014 年我第一次閱讀到法文版的《複眼人》,後來馬上再找英文版看,我覺得《複眼人》的主題很有趣,對我來說是很新穎的,過去我閱讀過的臺灣書籍雖然很棒,但比較是用歷史角度切入,自由度較薄弱;吳明益是個很有意思的作者,他會用不同的書寫方式,接近真實地介紹,不過我覺得這本書的開頭錯縱複雜,有點不好讀,但它卻是引領你進入故事內容的關鍵。
第一次看完這本書的時候,彷若成為書中角色,被故事吸了進去,這感覺很美好,同時也是我想傳達給觀眾的:我希望觀眾能被故事吸引,展開一場不知目的地為何處的冒險,然後迷失在其中,我覺得偶爾迷失一下是很重要的。
Q:說說你迷上《複眼人》的過程?
盧卡斯‧漢柏:《複眼人》最讓我感動的地方應該是瓦憂瓦憂島的故事,這個遙遠、跟文明毫無接觸的概念非常原創。瓦憂瓦憂島的質樸原民風貌跟臺灣原住民有些連結,跟西方文化或是工業世界都無關,而這樣的一群人正在消失,且正是我們促使這一部分故事的發生,這種事會持續發生直到世界末日。
《複眼人》是吳明益的卓越創作,暗暗指向許多議題,就像是一個編織小小元素的網子,不論是提示還是科學佐證,它非常微小,讓人一不小心以為不重要便忽視掉,但回頭再看的時候,會發現這些暗示一直都在,然後再導正先前閱讀誤會的部分,並持續探索到新的議題或情況。
剛開始讀到遙遠瓦憂瓦憂島這個幻想故事時,我們可能覺得,這只是一層奇幻情節的面紗,甚至只是故事情節的一小部分,但快到結尾時,它插入一段決定性的哲學理論對話──一個痛苦的男人在山中瀕臨死亡時,與看似代表神的超自然存在對話,這個存在正是書本標題的「複眼人」,複眼人說道:「記憶存在於我們腦中,但人們以為回憶僅是對過去的記憶。」但記憶是可以透過想像,置入在一個人腦海中,甚至覺得這想像的記憶就是他們所擁有的曾經,在這假想的過去記憶裡,大腦無從區分它的真假,而假想的記憶就這麼持續存在,而寫作更讓記憶延續下去,因為「書寫本身就是創造一段想像的記憶」,這部分令我印象深刻。
劇場版《複眼人》導演盧卡斯‧漢柏(Lukas Hemleb) ©康志豪 臺中國家歌劇院提供
Q:你想像中的《複眼人》是什麼?
盧卡斯‧漢柏:我對複眼人有很多種看法,不過我不想去定義他。就像是個你看不清的黑點,他必須要保留這個神秘感,也正是這種神祕感挑戰著我們對這世界的認知。神秘的傳統總是挑戰並超越人類的認知,吳明益謹慎地在神秘經驗的概念下玩味這個故事,與複眼人的相遇通常發生在人類意識處於極端狀態的情況下,並轉譯成人類理解的方式。當複眼人出現於書中,都是在非常極端的改變以及隱喻死亡的情況下。
當故事裡的生命即將步向死亡,你絕對知道複眼人就在不遠處,無論是在雪山隧道、哈凡媽媽失去伴侶的場景、阿莉思丈夫徘徊在生死之際……等。複眼人名稱中的複眼,是昆蟲擁有的眼睛類型,它創造了腦海中的多重視角,我認為吳明益受到許多自然界的啟發,自然界中擁有能跳脫人類思考方式,尋找不同途徑的智慧。吳明益深受科學文學的影響,作品中曾描述珊瑚礁的生存方式、樹木與森林交互的關係,在在能顯示他對於自然界智慧的敏感性。也許複眼這種概念,暗喻著一種有別於人類運作及思考模式的多重視角。
Q:如何讓《複眼人》成為讓觀眾玩味想像力的戲劇作品?
盧卡斯‧漢柏:這本書創造了一個氛圍─臺灣受到了威脅,人們脆弱地被災害侵襲。
一方面我想要演員能像一般戲劇一樣演出,同時要製造出難以在舞台上呈現的畫面,如:氣候變化、大量的水席捲海岸……等,因此我會使用電影常見的合成特效,將演員合成到背景中,再投射到另一個螢幕,製造演員彷彿置身在該場景的錯覺。
在這齣劇中,劇場不再只是一個魔法盒子,而是一個開放式的工作坊。進入劇場,並了解劇場如何運作,你會看到影像工作室使用的技巧,同時能看到它是如何做出來的,就像你同時看著電影和幕後花絮。劇中會用到這樣場景的,有阿莉思和家人的海邊小屋,她的丈夫和兒子同時失蹤,自己獨居在花蓮岸邊的海邊小屋,因為海岸長期被侵蝕,海邊的水面逐漸逼近小屋,從門口、一樓,到故事最後被水整片覆蓋。
同理,你如何在劇場裡呈現地震、海嘯這樣的天災?如果是把一大堆垃圾放到舞台上絕對是一個很蠢的做法,且會破壞原著裡的想像,我們必須避免用太寫實的方式處理舞台,但單純將影像投影到舞台上對我而言絕不足夠,觀眾進劇場並不是想看他們每天在家裡電視或各種螢幕上就能看到的東西。即使你要使用影像或拍攝技術,你仍必須回到劇場的真實感,一種令人好奇、迷人且能給予觀眾一種劇場獨有的物質現實,對我而言很重要。
Q:創作《複眼人》的過程是否有想傳遞的訊息?
盧卡斯‧漢柏:身為一個創作者,我不會去想關於創作要傳遞的「訊息」,劇場於我而言,並非一個給觀眾訊息的地方,而是展現生命豐富性的所在。但如果要說這齣劇有什麼樣的訊息,我想應該是「臺灣在這裡存在著」,臺灣需要被好好保護及對待,對我而言,人們需要意識到他們所居住的是多麼美好的國家,並傾盡所能地維持這個擁有豐富資源與文化的自由國度。海外的國家如歐洲,必須要了解,臺灣並非無足輕重的海島國家,而是一個非常特別且必須要受到全球社會保護的地方,我想如果有個「訊息」,大概就是這個。
導演盧卡斯‧漢柏希望透過劇場版《複眼人》告訴大家「臺灣在這裡」。©康志豪 臺中國家歌劇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