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Home 藝文行事 現在前往未來回望――台灣影像中再造的紀實與回應真實的虛構

現在前往未來回望――台灣影像中再造的紀實與回應真實的虛構

by 台北電影節
《哈囉少女》劇照。圖/台北電影節提供

【文|謝璇,台北電影節節目團隊】

2020台北電影節影展單元:「明日‧台灣」嘗試梳理台灣電影的兩種方式──橫向鋪排年度台灣電影的樣貌、縱向將眼光看往近未來;並在既成的影像作品中,回頭揣摩創作者的軌跡與經驗,向前掌握台灣電影的可能。

無論是劇情長片、紀錄片或短片,「明日‧台灣」致力於尋找新的(refreshing)、獨特的,或源自當代經驗與觀察的台灣影像。此間,尤以短片更能看出百家爭鳴的豐沛能量。短片在題材方面,家庭關係、多元性/別仍是多數創作者關注的重點;更不乏銳利的批判觀點,以作品回應社會議題。體裁方面,以類型電影為原則的作品不在少數,相較於去年,更顯上漲之趨勢。

甫以《肇事者逃逸》入圍台北電影獎最佳短片的王威翔,今年則交出首部劇情長片《哈囉少女》。延續對驚悚、懸疑類型的掌握,《哈囉少女》以高中校園為舞台,鋪開一場擦槍走火 導致越演越烈的霸凌事件,鏡頭在被害者與加害者之間游移,緊扣當代現況;頗具以青年社群隱喻社會整體之野心。 

《哈囉少女》劇照。圖/台北電影節提供

《哈囉少女》劇照。圖/台北電影節提供

紀錄片《開水喇嘛》與《買房子賣房子》皆呈現了強烈的氣質與一以貫之的觀點。盧彥中又再次發現了一個「非常人」,一壺待煮沸的水與一個喇嘛,無數前來求解的人們。《開水喇嘛》以收斂的角度,幾乎隱身的攝影機,側寫世間的煩憂與一名傳說中的喇嘛。低調、冷靜的鏡頭風格,巧妙地醞釀出層次豐厚的神性與魔幻,彷彿觀眾最終也能被滾燙的開水浸滿。 相對而言,林謙勇則將自身經驗投進《買房子賣房子》中,巧妙拿捏甚至玩味自己身為紀錄片導演同時又是半個被攝者的位置,逐步建構青年世代面對房產、社經位置的處境,昇華至 「家」的具體價值與精神意義,再揭露世代傳承、階級結構的大母題。親朋好友包括自己都在此間,是自畫像,更是當代群像。 

《開水喇嘛》劇照。圖/台北電影節提供

《開水喇嘛》劇照。圖/台北電影節提供

《買房子賣房子》劇照。圖/台北電影節提供

《買房子賣房子》劇照。圖/台北電影節提供

由公共電視出品之「新創紀實短片」系列嘗試以紀實為本,但更有意識地尋找突破傳統紀錄片定義上或創作方法的限制。四部短片不僅風格各異、題目亦跳脫直接紀實的框架。《天亮前的戀愛故事》、《地洞》相對抒情,在敘事手法上透過重演來追溯或重構真實。《殺人之眾》則以私密的角度,回應社會運動經驗,曖昧卻又掌握了共感。《咪咪貓的奇幻之旅》凸顯被攝者的性格與特質,捕捉淡水當地這側起高樓,人的溫度則藏匿在巷弄間的景觀。

分別座落在兩個子單元的十部短片更是百家爭 鳴。「台灣短SHOW I」的五部作品共享真摯、濃厚的情感與性格。《三步》、《斑馬魚》關注少年青澀又敏感的心,溫柔地捧起挫折與年輕的苦楚;《媽,我很好》與《一狗》中的青年也在掙扎,被現實條件傾壓而無法訴說,或在情愛甚至性關係間坦然揭示男性挫敗;《謝謝您,祝您順心,再見》在極度小巧的篇幅中,精采演示幽微的糾結與情感曲線。「台灣短SHOW I」彷彿巧合地展開當代男性的十、二十、三十。

「台灣短SHOW II」的五部作品則展現了導演高度的作者性格,鋒利而觀點獨到。《行山》與VR版《山行》對照參看,兩部作品、同一個故事的多種詮釋,理解的角度是否取決於觀看的方式?《雕塑品》則跨界在當代藝術與影像創作範疇間,用影像梳理流離藝術的軌跡,從藝術品出發,建構人類歷史。《日正當中》風格極簡,縱向鏡頭推軌/拉伸搭配人物橫向移動,豐富的聲音設計與光影,回歸影像觀看/創作的本質。《殘山剩水》則在景框中創造地景,山嵐飄渺、雲雨靜謐,萃取難以 摹的幽微家人情感。《高清有碼》展現對審查或自我審查之間的曖昧性甚至趣味,幽默且精準地切下十足現代的議題。

Taipei Film Festival 台北電影節

時間:2020年6月25日–2020年7月11日

2020台北電影節蒐羅海內外142部作品放映,開幕片為柯貞年導演首部劇情長片《無聲》,閉幕片為蔡明亮導演勇奪柏林影展泰迪熊評審團獎的《日子》,更有多部台灣電影獨家搶先放映,包括《刻在你心底的名字》、《親愛的房客》、《怪胎》、《逃出立法院》等片,陪伴影迷度過一個精彩的夏天。

You may also like

發表意見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