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 post
428期聯合文學雜誌「後末日平安通訊」邀請作家 臥斧 、洪凌書寫10部作品的後末日書單。本文節錄臥斧的後末日閱讀,包含1部漫畫、2部系列電影及7部文學作品,一感各種創作想像的後末日世界。
「地球上最後一人獨坐房內。此時,敲門聲響起……」有人說這是最短的科幻小說,有人說是最短的恐怖小說 ─這句話出自 Fredric Brown 在一九四八年出版的短篇小說〈 Knock 〉,是該篇小說的開場和結尾,但這篇小說可不只這一句話。提到「末日」,大多指的是「人類滅絕」;這個短句的確提供了這類驚悚想像,而這篇小說的完整情節,則暗暗指出人類滅絕的另一個因由。
《終末的愚者》聚焦在一棟公寓,而內佛.舒特的《世界就是這樣結束的》提供了一個更大的圖像 ─第三次世界大戰後,多數人類死亡,剩下的則在輻射塵擴散的地球慢慢等死。就算沒有「末日」,「死亡」也無可避免;但「末日」讓「死亡」變得清晰可見,於是,在死之前尋找自己的生存意義,並且懷抱這個意義死去,便成了剩餘人生當 中最要緊的事。
手塚治虫在漫畫《火之鳥:未來篇》裡先以人類愚信電腦而導致滅亡,再讓主角歷經五千年的漫長時光,思索生命的意義 ─ 他必須孤獨等待,必須面對心碎,必須嘗試 「造物」,必須失敗,必須理解自然、演化及文明創造之間的關聯,也必須再度親見文明毀滅。《火之鳥》格局宏大,而《未來篇》更是關於生命、文明,愛與「神」之間的深刻討論。
人類文明終究毀滅了,「新日常」得在蠻荒當中重建;喬治.米勒的電影「瘋狂麥斯」系列,主角在首集中本來是勉力維持秩序的警隊成員,但被迫走向獨力復仇、天涯流浪的孤獨旅程。在「後末日」當中,人性沒有太大變化,但會因為情勢做出不同選擇;舊制度已然崩解,而從某個層面來看,系列電影裡主角遭遇的狀況,正是人類重建新局之前的相互傾軋。
或許人類文明早已毀滅 —只是人類並不自知。華卓斯基兄弟導演的「駭客任務」系列電影,揭露了這個驚人的狀況:人類意識存活在數位世界當中,肉體成為能量來源,而世界已由機械統治。「駭客任務」不常被歸類為「末日」類型,但描述的的確是人類的「後末日」樣態;在眩目華麗的畫面底下,電影討論野心極大,包括善、惡、肉體與意識,以及「存在」的真正意義。
「末日」會給人類生活帶來巨大變化,「後末日」則會回到一種「新日常」,但有些時候,這種狀況在末日未臨之前就會發生。伊坂幸太郎在《終末的愚者》中描述人們得知小 行星將在八年後撞擊、毀滅地球的事實,過了五年,大多數人都已認命地繼續過活;但「末日」會影響「新日常」,所有價值判準,在面對毀滅之前,都需重新思考。
但一般人大多沒有電影主角的能力,在「後末日」場景中,倘若不成為罔顧舊日道德判準的惡者,就很難順利生存。科馬克.麥卡錫的小說《長路》描述一對不知名父子在末日之 後的漫長旅程,他們自認「好人」,但在「後末日」當個好人,或許是最大挑戰。《長路》常被視為麥卡錫對環境關懷的末世寓言,事實上,這是個關於愛的故事。
人類文明覆亡的另一個可能,是人類全都變成「非人」─理查.麥特森的短篇小說〈我是傳奇〉,描述全球人類因感染而成為吸血鬼,唯一未受影響的主角則一面獨力生活一面獵殺吸血鬼。問題是,當吸血鬼開始建立新的文明,新社會會視主角為「殺人者」,而身為舊社會的唯一成員,主角明顯無力重建過去文明;如此一來,他的行逕有什麼意義?
老影集《陰陽魔界》裡有一集叫〈 Time Enough at Last 〉,由同名短篇小說改編,講述一個因貪讀書以致工作常出錯、成天被上司與妻子責罵的主角,意外在核彈爆炸後存活。 這個故事有個黑色幽默的結局,但重點是,主角在人類毀滅之後發現,自己終於有足夠的時間可以讀書,因而喜出望外 ─ 對吾等書蟲而言,即便末日,只要有空讀書、有書可讀,便不是末日。
艾方索.柯朗的電影《人類之子》改編自P. D.詹姆斯的同名小說,描述一個人類長年不孕、逐漸凋蔽的世界,英國成為極權國家,警察搜捕移民。此時,一名移民孕婦出現,成為各方勢力搶奪的目標。在人類面臨滅絕的時刻,延續種族的可能並未成為齊心守護的珍寶,而是成為固權排他的籌碼,但僅利己不利他,或許正是滅絕的真正原因。
文| 臥斧
念醫學工程但是在出版相關行業打滾。想做的事情很多。能睡覺的時間很少。工作時數很長。錢包很薄。覺得書店唱片行電影院很可怕。隻身犯險的次數很頻繁。出版《給S的音樂情書》(小知堂)、《塞滿鑰匙的空房間》(寶瓶)、《雨狗空間》(寶瓶)、《溫啤酒與冷女人》(如何)、《馬戲團離鎮》(寶瓶)、《舌行家族》(九歌)、《沒人知道我走了》(天下文化)、《碎夢大道》(讀癮)、《硬漢有時軟軟的》(逗點)、《抵達夢土通知我》(衛城)、《 FIX 》(衛城)、《螞蟻上樹》(馬可孛羅)、《低價夢想》(春山)。喜歡說故事。討厭自我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