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comments
previous post
【四月駐站作家】何韻詩
next post
《當你仍在這裡》是何韻詩第四本文字創作。2014年的雨傘運動後,香港社會普遍陷入對現實的絕望。為了把能量儲存回來,何韻詩在2019年開始寫作此書。「當我們低迷那麼久,有太多解決不了的事情,可是生活還是要繼續,我們還是要走下去。」此書分為「看見世界」與「聽見自己」兩大輯,一是與社會對話,一是提昇自己的生活品質。何韻詩分享自身經驗,如何花費大半心力學習金剛經,並體悟何謂「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只因她在香港的關鍵時刻終於找回自己的在地認同,一切篤定而使命起。
何韻詩,1977 年出生於香港。9 歲那年在紅館看了梅艷芳的演唱會,自此視其為偶像,報刊上的梅艷芳後來全成了何韻詩成長時期的房間佈景。10 歲與哥哥何秉舜參與演出兒童節目《音樂小豆芽》,在節目中何韻詩飾演「豆妹」。第一次登台,肢體僵硬無比,何韻詩自己坦言:「小時候其實是非常害羞的人。」11 歲隨家人移民加拿大,正式進入青春期。也是在那段期間,何韻詩逐漸發現自己的性取向與周遭許多人都不一樣。「在那個年代很難發現周遭有跟我一樣的人,所以環境多少讓我覺得自己小眾,也因此會把自己縮起來,不太敢讓人看見。」19 歲回港出道,隔年由其演唱的櫻桃小丸子片頭曲〈小丸子的心事〉在 1997 年獲兒歌金曲。之後進入梅艷芳門下,回港6年後才正式推出個人專輯,隔年隨即獲得「叱吒樂壇金獎」,總算奠定她在香港樂壇地位。
30 歲後的何韻詩,成為香港各大音樂獎項常勝軍,後來當然也登上紅館開唱。時隔二十年再進紅館,何韻詩不再是 9 歲那個仰望巨星的害羞豆妹,而是率領十萬粉絲軍團的光明會首領。然而看似成功發展,何韻詩卻說,她曾經最大的難關是困在師傅梅艷芳的影子裡走不出來。「我想做自己,同時卻又覺得應該去填滿師傅留下的位置。可是那麼萬人景仰的人,尤其她已經離開,所以那個如神般的高度與重量,更難撼動了。」這個心魔,直到有天何韻詩聽到一位老師無意間對她說了一句話才解開。老師說:「一個是橘子,一個是蘋果,你怎麼能要橘子變成蘋果呢?」樸實無華甚至枯燥的一句話,卻瞬間讓何韻詩跨過生命的檻,而這一步,她走了 11 年。「那句話必須在那個時間點才有效用。我後來才體悟到有很多事情是沒辦法加快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成長速度。要留時間給自己成長,去感受一切的快樂與不快樂,這些都是能夠讓你成長的養分。」
渾身充滿正向力量的何韻詩,其實也曾因不適應香港樂壇環境而試圖結束歌手職涯。不久,她到臺灣住了半年,是替新的音樂之路試水溫,也是重新找回自己的地方。「入行十年,我已經算是登上紅館拿過獎項的明星了。但是到了臺灣卻完全不是那個狀態,沒有人認識我,我突然可以重新去當一個新人。這對我來說是很大的禮物,一切變得非常自由,可以感受純粹的創作快樂。」因為臺灣當時拉了何韻詩一把,使她對臺灣一直都有放不下情意結。「但我得承認,這幾年我的一切重心比較放在香港,因為香港的一切狀況,我真的希望自己可以幫上一點忙。」
2014 年 9 月 28 日,香港雨傘運動如火如荼,突然間,第一顆催淚彈丟到人群裡。在電視機前的何韻詩終於決定跨過內心那條紅線,站上街頭。催淚彈催出何韻詩的歸屬感,她正式宣告成為有種香港人。
文|翁智琦
南投湳仔人。政治大學臺灣文學所博士候選人,曾任巴黎社科院訪問學人。
2 comments
請問此文正確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還是
如文第一段所述:並體悟何謂「應無所在,而生其心」
煩請指正。
謝謝您的指正,已修改。
正確是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