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Home 普通生活巷口文學院 【巷口文學院】文學夜場,夢遊大稻埕 廖志峰 ╳ 平路 ╳ 楊隸亞

【巷口文學院】文學夜場,夢遊大稻埕 廖志峰 ╳ 平路 ╳ 楊隸亞

by 楊隸亞

當小說家與出版人走進文學酒館,酒後的心聲,是連篇的故事。遊走在老台北的出版人化身城市漫遊者,而小說家吐露自己曾跟隨筆下的女主角一起爬上公寓頂樓加蓋。他們,以文字書寫打開台北的街道記憶。二月號「巷口文學院」,由小說家平路和允晨出版發行人廖志峰,以及採訪者楊隸亞帶領讀者夢遊台北時光。

廖志峰 
現任允晨文化發行人,並主持央廣「台灣心風景」節目。著有《書,記憶著時光》、《流光——我的中年生活》 、《秋刀魚的滋味》。

平路 
作家,曾任中時晚報副刊主編、中國時報主筆、香港光華文化新聞中心主任。重要著作包括《黑水》、《行道天涯》、《婆娑之島》、《東方之東》、《坦露之心》等著。

楊隸亞 
著有個人散文集《女子漢》。曾獲林榮三文學獎散文首獎,聯合報文學獎散文評審獎,台北文學獎年金得主等獎項。作品入選文化部中小學生優良讀物及高中國文科閱讀教材,獲國藝會文學類創作補助、文化部青年創作補助,多次入選《九歌年度散文選》。

楊隸亞(以下簡稱楊) 請聊聊自己和大稻埕的一些生命緣分?

平路(以下簡稱平) 我小時候住在和平東路,買年貨會去南門市場,但真的要買乾貨,都會跟家人到迪化街。對一個孩子來說,真是充滿各種氣味色彩的異色風景,歡快又富饒。大學時候,也去波麗路吃西餐,幻想一下當年風光。大稻埕其實就是生活的地方,我還會去永樂市場買布,給家裡製作坐墊,去喝永樂市場後面的青草茶,或是去劇場看戲。

廖志峰(以下簡稱廖) 我在允晨出版上班,但很不幸的我有一輛摩托車(笑),總是騎車往返公司跟倉庫之間。而且,我在雙連出生,對這一帶不陌生。小時候,祖母會帶著我買香,拜訪街坊鄰居,沿著民生西路散步走到保安街去買香。祖母還帶我吃米苔目,那是我第一次知道米苔目的味道是鹹的。

 台灣的美食何其多,不同的飲食空間有不同的氣氛,熱炒店,居酒屋,咖啡店、茶藝館,私廚料理……等等,如果相約用餐,會約對方在哪吃飯聊天?

 我自己最喜歡居酒屋,空間很自在。例如:打鐵町居酒屋。我必點煎餃,培根蘆筍,大腸等,如果跟朋友一起享用,通常我會讓朋友點,這樣才有機會吃不同料理。

 有次,我親自下廚招待朋友們吃飯,餐後問大家最喜歡哪道料理?志峰說,擺盤。聽完之後,我暫時不會再下廚(笑),覺得心累(笑)。開玩笑的,其實,跟峰哥聊什麼都很有趣,我們會談喜歡的作家跟緬懷的時代,簡直有點古典的情懷,包含對文字的尊重,對人情的在意等等。既然峰哥不在意吃,深談更重要。

平 即使是多人聚會,我們坐在一起總能找到共同話題。

 磁場對了。

 我也會問峰哥,你寫的小說呢?他寫了很多很好的散文,我在等待他的小說。

 大稻埕的氣質華美卻也樸實,據我所知,作家廖玉蕙老師的兒子也在延平北路創業「行冊」,兩位老師怎麼看「文化街屋」?是否幫助延續或聚合文學生命?

 老屋跟文化基地,除了咖啡以外,是吸引人來感受空間。老房子的氣氛改變,會往哪裡去,我們或許不清楚,但是我們充滿期待。例如,行冊曾是蔣渭水的大安醫院,新的探索可以把新的人帶進來,讓年輕人了解歷史與土地的連結記憶。

 行冊是我這幾年最常去的餐廳之一,他們確實非常用心在空間與餐飲美學。他們或許不是結束,而是在尋找。大稻埕的同安樂,有下午茶跟餐廳,也都創造文化藝術的想像氛圍。

 他們餐飲是套餐、定食式的。

 對,這方面就會比較省力。讓地域帶來的想像,轉變成一個比較永續的模式。

 請平路老師分享,從小說家之眼,如何描寫台北的「地方」及「街道」記憶?

 寫一篇小說,我會用一切可能去到那個地點。一再地去,來回地去。跟著主人翁到現場。寫《凝脂溫泉》,我當時就住在東區的公寓,寫〈婚期〉,就是以中山北路婚紗廣場為景點。而小說《黑水》的場景在八里,寫女主角站在岸上看這邊的八里,對面的淡水,我設定女主角住在八里頂樓加蓋的老公寓,我真的跑到一棟老公寓去。還有,女主角殺人後即將被關入看守所,車子進入看守所前會經過的街景,店招牌,我也親自前往土城那段路勘景。對女主角來說,那是最後一眼的自由生活。對我來說,我必須假定自己就在那輛前往看守所的路上。

 有種儀式感。

 對,是儀式感。其實,就是讓故事先行。故事在哪,我就去哪。

走在街道上,舊的洋樓,斑駁的鐵欄杆,雕花建築設計,我有時都會閃神停下來凝視,街道本身就有一種呼喚的感覺。

 請志峰老師聊聊個人閱讀經驗裡的「台北文學風景」,跟我們分享一枚老靈魂如何看世界吧。

 我出了三本書,其中,《流光:我的中年生活》這本書,或許會跟這個話題最相關。我寫了好多台北的街道,包括迪化街,赤峰街,涼州街等等,走在街道上,舊的洋樓,斑駁的鐵欄杆,雕花建築設計,我有時都會閃神停下來凝視,街道本身就有一種呼喚的感覺。我至今仍記得兒時的事情,祖母帶我去雙連街拜訪她的朋友的畫面,某個時刻自己的感覺會流入別人的歷史記憶,真的會突然身陷其中。

 該吃藥了(笑)。

 我在《流光》這本書,寫了很多拜訪作家的故事,書店的故事,不只是街道,也是生命故事。現在回頭看《流光》這本書,還真的有點像《城南舊事》,看了一篇,一個人就走了。

 哎呀,你千萬不要寫今天這間店(笑)。

大稻埕在地又國際,新潮也懷舊吧。就像一輛雙向的時光列車,可以往回走,又可以往前行。

 請給讀者推薦在大稻埕喜歡的店?說說推薦的理由。

 書店,我推薦季風帶書店,他的選書眼光極好。若是下午茶,同安樂很不錯,我喜歡一間店常常是因為它的空間,在店內可以感覺到天井帶來的流動感。那種流動感是能讓人置身其中,想像大正年代的風貌。若是咖啡店,我喜歡保安街的星巴克,那裡曾經是鳳梨大王的宅邸,店裡很大,我可以隱身其中,坐在靠窗的位置,都會想到老台北的風華。

 迪化街很久以前有家咖啡店叫洛酒館,在民藝埕的一樓。有酒,有咖啡。一樣有天井撒下來的光景,很舒適。下午的時候去,給人寧靜有舒適的感覺。後來,Antique Bar 1900 開張,我每次點咖啡,老闆總會送我酒。這裡有歐洲文化沙龍聚會的氣氛,在歐風酒館裡朗讀作品,真是太適合不過了。

 能否用一句話形容心中的大稻埕?

 大稻埕是一個有結界的地方。這個地方有點像老台北跟新台北的結界。白天熱鬧,有庶民生活氣味,晚上讓你安靜。我總是在夜晚散步,每次從塔城街走過來,街道很靜,心也很靜,時光在此刻是靜止的。這就是結界,真的會有上身的感覺。

 晚上確實有結界的感覺。大稻埕在地又國際,新潮也懷舊吧。就像一輛雙向的時光列車,可以往回走,又可以往前行。

採訪撰文|楊隸亞
攝影|YJ

You may also like

發表意見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