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 post
Dear 讀友:
初次通信,很好奇你從事什麼行業,過著什麼樣的生活。你是否跟我一樣,有時對現在的生活感到麻木,說「生存以上,生活以下」有些言重,但「逃離」是否是你的選擇之一。生活的麻木感,最可怕的在於無聲無息,悄聲的被時間洗去。愛爾蘭作家「喬伊斯」,在《都柏林人》中,對於這份麻木感,用了多篇短篇小說做詮釋,當然他的格局更大,訴諸對象是當時全體的愛爾蘭人,容我和你多做介紹。
一、晚秋落日的餘暉
都柏林是愛爾蘭的首都,當時的愛爾蘭,在肉體上受到「英國殖民式」的壓迫,在心靈上受到「羅馬天主教」的箝制,不管是政治、思想、教育都死氣沉沉。在壓抑的氛圍下,造就了對於生活的「麻木」。原本的不平,逐漸習慣,甚至視為理所當然。
書中一段話「看著晚秋落日的餘暉,灑在綠色草坪和人行道上。那金色的微塵,輕柔地灑在那邋遢的看護上,灑在公園椅子上打盹的病弱老人身上。」晚秋落日的餘暉,是逐漸衰敗的愛爾蘭,一股淒涼卻又溫柔平靜的氛圍,讓衰弱的人們,接受自身的命運,順著餘暉的落下,生命逝去。
二、逃離
除了麻木的接受命運,「逃離」也是愛爾蘭人的選項之一。書中所言「我注視著那些高大的船桅,彷彿學校裡學到的零星地理常識,浮現在眼前,變得真實了起來。學校和家庭好像離我們遠去了,它們的影響力也逐漸變弱了。」人們對於外國有無限的想像,縱使許多人不幸受騙,成為奴工,仍擋不住人們逃離愛爾蘭的念頭。
人口外流形成「身份認同」的問題,身為都柏林人,見到都柏林衰敗的事實,心中「家」的形象動搖,使得族群向心力不足。一部分人麻木,一部分人想逃,這樣的社會是死寂又浮動的,也是喬伊斯極力想改變的。
三、喚醒大眾的眼光
喬伊斯意在點出「問題」本身,寫出當時愛爾蘭的社會情境,因為大家的「眼光」,可以點燃火花,讓原本麻木的人重新開始思考。活絡的社會,才讓人願意留下。敢於說出問題,也讓《都柏林人》的出版差點難產。
Dear 讀友,你可以從書中的短篇找出喜歡的部分,看看和自己的生活經驗是否吻合。「麻木」本身的解方是「發現」,當靈光和火花出現時,你就在行動的路上了。有任何閱讀心得歡迎互相交流!
《都柏林人》, James Joyce,聯經出版
《都柏林人》是閱讀喬伊斯的入門之作。這部小說由十五個短篇故事彙集而成,分別記述都柏林人在童年、青年、成年時期及公眾生活的故事。喬伊斯的描繪中,二十世紀初的都柏林人,沉浸在英國殖民昏暗的燈火裡,看不見自己真正的面貌,甚至在死亡將至的陰影裡,渾噩度日,麻痺不自覺。他的敘述,苦澀多於愉悅;他的書寫,尖酸諷喻,警世味道濃厚。
文|閱讀三小事
北部人,醫學中心內科住院醫師,極簡主義者。《閱讀三小事》IG專頁旨在以簡潔的方式,分享文學及人文思潮書籍,並整理出三個重點,幫助書友較不費力的理解。ID: bookyt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