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 post
在日本電影史及動畫史上,宮崎駿和高畑勳兩位導演無論在作畫技術和題材選擇上,皆為後世開創了新的視野與高度。即便不是吉卜力的影迷,亦常在讚嘆畫面細緻的當下,心生「真無法想像製作團隊怎麼做到的」之類的感嘆,而將這一切困難化為可能的幕後推手,就是本書作者─曾在吉卜力工作室擔任製作人、社長,與兩大導演相知相惜的鈴木敏夫。
《天才的思考:高畑勳與宮崎駿》宛如吉卜力工作室的紀事本末體,以事件(電影)為主線,透過鈴木的妙筆生花,回憶從《風之谷》到《回憶中的瑪妮》每部電影的製作過程、與工作室導演的互動,間或穿插日本與國際時事,談其如何影響電影生成。意外從出版業跨界至動畫業擔任製作人的鈴木,一開始以無薪方式協助宮崎駿和高畑勳成立工作室、參與腳本和分鏡圖的討論、尋找工作人員、張羅配音與配樂人選,更重要的是找到合適的發行公司讓電影面市,並在宣傳方面下足功夫,讓耗費數年的苦心不至虧本。在追求藝術境界的同時談錢,看似俗氣,但從早年鈴木在高畑拖稿開天窗時下決心讓電影上映(如《螢火蟲之墓》首映出現的黑白稿畫面),再轉頭孤身擔起重任與發行商斡旋電影檔期的過程,便可知若不適度考量現況,縱使作品再好也沒有問世的機會,更遑論製作下一部作品的經費來源。這是大人的現實,也是成熟的浪漫。
面對天才導演的任性要求,鈴木總以幽默且帶點莫可奈何的語氣,描述自己多年來如何與導演過招,如:副手非誰不可、我才不當導演、我不管請延後上映等等……。在鈴木筆下,天才並非完人,也會面臨困境,但鈴木總能穩妥地托住導演的熱血堅持,使其成真。若非對吉卜力滿滿的愛,哪能辦得到呢?
Q:為何想譯介本書?
柏昌:身為讓吉卜力帶大(笑)的世代總希望出版一本相關的書籍。讀了本書才知道有這麼多比吉卜力動畫還精采的幕後故事。鈴木敏夫先生從原本動畫外行、也是兩位天才導演的後輩,最後成為重要支柱,這過程是有多麼勵志與感人。
Q:與日本出版社「文藝春秋」合作時,是否也有與作者鈴木敏夫交流呢?
柏昌:沒有。倒是書封上的龍貓logo是吉卜力惠賜,或許是因為鈴木先生仍為核心人物,他們很重視這本書的樣子。我們構思封面時建議設計師要讓封面看起來很吉卜力,但又擔心授權費用太高而不用官方圖素,所以我們曾提案一款龍貓輪廓的封面,想當然耳被吉卜力否絕。龍貓果然要官方認證才行。
Q:最喜歡吉卜力哪一部動畫電影,為什麼?
柏昌:隨著心情不同,最喜歡的吉卜力動畫是一直改變著的。跟很多人不同,我看的第一部是《風之谷》,喜歡其飽滿的奇幻元素;《神隱少女》沒話說是宮崎駿集大成之作,也是我們這種在外打拚的人心靈支柱;看完《天才的思考:高畑勳與宮崎駿》後成了高畑勳迷,改成最喜歡《輝耀姬物語》。
撰文|王幸慈
台中人,政治大學歷史系畢,荷蘭萊登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曾任職藝術行政,現居荷蘭,以文字、美食、藝術維生。
圖片提供|新經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