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 post
每個人的心理時間,刻度寬窄是不一樣的。對我來說,十年好像只是一眨眼之間的事。職場生活型態實在太過穩固單一,持續走下去像是一眼就可以望見盡頭。工作,謀生,與親近的人彼此照顧,人情世故裡拖著磨著也就老了。唯一能夠有點堅持的,就是選擇過日子的方式,感覺疲憊憂傷了,就幫心靈敷上一層黃金面膜。
二○一一年出版《更好的生活》,還沒懂得什麼叫做哀樂中年。那時有一群喜歡的人圍繞在身邊,偶爾吃飯喝酒,偶爾結伴旅行,寫了新的詩就私下傳給他們看。也不過就是這六、七年之間的事,步入中年的沉重功課是生離與死別。不論生離或死別,其實都不容易,原以為是無常迅速的,其實是生命的常態。當生活中的日常交會不再,我只能不斷晃遊,在詩的領地,想念那些已經遠去的人。二○二一年夏天,岱穎長眠於木柵,那或許是專屬於他的,更好的生活。
岱穎曾經說過:「詩像是一扇玻璃窗,透過窗你會看到作者的表達,但有時也看到自己的倒影。」讀詩的時候,心與心、自我與自我在玻璃窗上相遇,疊映,瞬間覺得自己感受到了什麼,或是懂得了什麼。
我寫詩的狀態常常是:「置身宇宙的某一處,擷取從靈魂深處傳來的回聲。」深深相信,將遭遇賦予藝術,那或許是詩意的核心。仔細撫摸心裡那些微妙的皺褶,也許就是藝術化的起點。很喜歡某一原住民族的問候語,「我可以輕輕摸摸你的心嗎?」詩人可能就是喜歡摸摸萬物之心的人吧。所有美麗的摸心術,把百無聊賴的日子變得有趣了,陪著自己度過苦悶難熬的時刻。
真正的詩可以深入人心,用聲音、用文字符號傳達情感與想法,產生最大的默契與感動。對我來說,詩是最光明的祕密,也是靈魂深處的奇異震盪。我相信文字中存在著神靈,每個人最真樸的性靈可以與萬物相互感通。所有文類中,詩或許不是最有效率的溝通形式,但卻是最具美感力量的。現代詩歌最迷人的作品,可以兼顧個性化的表達以及普遍的精神流動。
我喜歡讀起來好聽的詩,那會像是直抵靈魂深處的音樂。
有些詩只能回應當代議題,抽離那特定時空背景之後,就變得完全無法理解,也無法傳遞能量。這樣的作品,很難達成更遼闊的溝通。我偏好的新詩是比較有穿透力的那種,即便換了時空,仍然可以撞擊內心、直指人性,普遍且深入地讓人感動。
十年過去,原本與岱穎約好要改寫《找一個解釋》,續寫《更好的生活》第二集,如今卻是再也不能夠了。趁著《更好的生活》十年新版,在本來的架構上,增添近來書寫的四篇新文章,一併留下讀詩的軌跡。重讀《更好的生活》發現,岱穎跟我理解生活、理解現代詩的路徑是那麼相似,只是,「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我自己最偏愛的散文風格,正是《更好的生活》呈現的那種—聆聽時光,聆聽世界,存取靈魂深處傳來的回聲。在這本書裡,充滿各種型態的相遇,我們把生活體驗與文學知識寫在各自的散文中,有熱愛,有感激,有珍惜。
且讓我們以詩意彼此祝福,在這疾疫陰影下尋找光亮,迎來嶄新的、更好的生活。
十年前我們讀詩,十年後仍然相信詩。《更美好的生活》十周年增訂新版。
詩,是世上最美好的事。最優秀的詩評家!凌性傑、吳岱穎,從「詩」開始、美好生活的讀本。「十周年增訂新版」收錄新增詩文共29篇,更美好的閱讀體驗。去讀一首詩吧,同時認真地去生活。當自己的存在被打開的時候,也就是世界開啟它自己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