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 post
本書《關西機場事件的假新聞、資訊戰》介紹二○一八年九月發生的事件,日本關西機場因為颱風侵襲,對外聯絡橋樑受損而封閉。台灣有數十名旅客被困在機場,不過網路消息傳出:中國大使館派出遊覽車救出受困旅客,而台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等同大使館)卻不聞不問。雖然後來整起事件被證實為假消息,但此事在台灣媒體擴大發酵後,導致大阪辦事處的處長蘇啟誠自殺身亡。
「關西機場事件」可說是台灣目前掌握脈絡最清楚的中國偽造新聞事件之一,也被懷疑是中國官方發起的對台「資訊戰」的一環。資訊戰是在傳統軍事戰爭之外,中國近年積極佈署的戰術行動,目的就是要影響、混淆或癱瘓台灣的公共領域,輕則讓親美的民進黨政府聲望受損,重則讓台灣社會陷入分裂,甚至仇恨的僵局。
二○一八年是一個關鍵點,當年春節時候因為北農休市,爆發「吳音寧事件」;年中之際韓國瑜聲量暴漲,被媒體追捧為政治新星,九月繼而發生「關西機場事件」,一連串的媒體操作,讓執政黨聲譽暴跌,改變了年底選舉的結果。根據台大新聞所教授王泰俐研究,直到地方選舉投票當天,仍有五成民眾不知道「關西機場事件」是假新聞。
事後來看,這一系列的事件無關公共政策討論,卻對台灣社會造成了無可挽回的撕裂與創傷。不過,就算以本書如此縝密分析,提供我們一個很好的參照,但無聲無息的資訊戰似乎越發激烈,甚至手段及目標都在不斷深化與進化。直到二○二一年的今日,台灣仍然因為疫情爆發,原本乏人問津的AZ疫苗變成了政治攻防的焦點,各種口號文宣甚囂塵上,甚至有藝人為了爭取進口中國疫苗,喊出「台灣人的命也是命」等口號,似乎想要趁亂製造台灣社會的恐慌與分化。
雖然本書是提供了很明確的分析與佐證,但由於台灣是民主自由的國家,對於檯面下的資訊戰爭,若無明確人證與資金的切確證據,政府幾乎是毫無抵禦的手段(制定《外國代理人登記法》又遙遙無期)。或許只能期待人民自身強化媒體識讀能力,同時提高警覺,對網路匿名及未經查證的消息,都先保持懷疑態度,等子彈飛一會兒,再下定論。
發生於2018年9月的「關西機場事件」,起因於中國網路的一則虛假訊息,經由中國網媒傳到台灣的社群網路,再經由本地主流媒體推波助瀾,終於引發全民關注與議論。
對不幸歷史事件的冷漠,將使我們錯失獲取珍貴教訓的機會。期待本書能起到抛磚引玉的作用,帶動台灣社會對此議題進行更全面且深切的討論,唯有如此,才能因應百變時局,並讓悲劇不再重演!
台灣文學研究所畢業,現居台南,於台灣文學館擔任兼職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