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Home 喜歡讀書鬥書評 【鬥書評】網路觀點 VS. 在地觀點 —— 讀二師兄《台灣異聞錄》

【鬥書評】網路觀點 VS. 在地觀點 —— 讀二師兄《台灣異聞錄》

by 編輯部
設計|安比

酸民、反串、地獄哏

學術一點來說,就像「酷兒」(Queer)這個理論詞肇生之初,原本是用來嘲笑LGBT族群的。其後定義翻轉,昔年的歧視標籤成了酷兒族群自我標榜與認同的勳章。

而於生於網路、長於網速、終在批踢踢集大成的「網友」;最常被譏諷是躲在螢幕鍵盤後、為酸而酸、為帶風向動輒開戰的正義「鄉民」,最懂的就是如此反轉與自嘲。從「本魯(本魯蛇)」到「ㄈㄓ(肥宅)」,鄉民樂於將那些外貌羞辱,性別歧視,地域偏見,擴增實境,進而投放並屢屢刷新我們的三觀,終於有了像二師兄這樣的奇人與奇文。

二師兄的粉專瘋轉當時,我就讀過其文。當然,若用嚴謹的學術定義,書腰所謂「純文學大作」,恐怕只是戲擬兼惡搞,若《台》當真算純文學,恐怕會惹來一堆鋼鐵純文學作者氣氣氣氣氣,凍未條啊啦。但《台》確實歪打正著,觸碰到了鄉民論述裡的某種哲學層次。

要知道,所謂戰地區、戰交通,戰美食或戰南北,一開始只是八卦板的厚問(指無意義發問)。類似「有沒有東部人都騎山豬的八卦」,或「高雄的紅綠燈是不是參考用」等標題,這些對地域、或料理、或南腔北調差異的訕笑或謳歌,未必全然無惡意,但多半還遊走在自嘲與敢曝的邊緣。這樣的概念進而發展,就有了所謂的「反串」。

「反串」定義起來也不難懂,就是似褒實貶,指東畫西,藉著高級酸文開嘲諷。但反串久了我們難免會陷入國王瘋泉的辯證── 當一個人每天反串二十四小時,他到底是真心相信,還是依舊能保有理性。這已進入到假作真時、全面啟動的幻術境界了。而這些譏酸嘲諷和小聰明不斷疊加,最後就創造出所謂的「地獄哏」,激進,歧視,但令人聞之發噱,這大概就是二師兄本書的精髓所在。

我們看書裡描寫的彰化肉圓,南部粽與北部粽,多雨的宜蘭,台中的PM2.5,高雄式二段式左轉……那是台灣特有的接地氣書寫,但同時卻又是滿滿地獄哏組成的區域刻板印象。這到底何其所由?我覺得跟批踢踢特殊的半匿名性有關。這些搞笑的,幽默的,卻又與議題正確與進步思潮相牴觸的觀感與故事,只能留在版面上浪費才華。若輕鬆一點來看,我倒覺得這都還在可容受範圍。現代公民追求進步與普世價值,但有時文學卻容許惡搞、嘲諷、不正確,我覺得這大概就是《台》這本書「非常的純(文學)」之肯綮所在。

網路觀點│祁立峰

現任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曾獲臺北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國藝會創作及出版補助。著有《偏安臺北》、《臺北逃亡地圖》、《讀古文撞到鄉民》、《來亂》、《國文超驚典》、《巨蛋》等書。

我大台南國沒有人類,只有螞蟻

編輯來信,要我提一下在地觀點,身為二師兄粉的我立刻雀躍答應。

精確說來,二師兄筆下的台南,並非現在的大台南市,而是過去的府城,尤指今日西門路、中正路、國華街一帶。早期船隻從安平入港、經五條港運河上岸,第一線南北貨中藥行、布市、糧行皆在此,貨物集散處即是金流所在,生長在此蛋黃區的人往往自詡「正統府城人」。我是舊台南縣人(aka南瀛人),在府城人眼中係屬邊陲角色。

正府城人住的是舊城區,處處清代的磚日治的瓦,圓環巷弄彎來拐去,外人進來就像入迷宮,只有本地人才走得出來。府城人出門愛騎機車,係因巷弄太小,開車不便之故。機車族鑽熟了小巷,追求腳不沾地的境界,連停紅燈都硬要把腳「架(khuè)」在安全島上,好像腳一放到地面就會被燒掉一樣。

嗜甜飲食也是府城特有,我曾經帶學長去吃國華街鱔魚意麵,學長吃一口說這是蜜餞吧,然後吃碗粿配魚羹,根本就是加了蝦米的慕斯和果凍,最後去吃牛肉湯,湯很甜肉更甜,沾的薑絲油膏還是甜。府城人嗜甜來自上述繁榮歷史,西門路富豪雲集,在菜餚中加入高價的糖,是身分象徵,正府城人於是養成了以甜味為基礎的美食記憶。美食作家黃婉玲認為,過去的台南小吃並非用糖,而是以甘草水提味,但即使甘草也是奢侈之舉。台南縣食物多以鹹為底,而府城媳婦若是菜煮得太鹹,會被罵窮酸──鹹是窮人滋味。換句話說,甜鹹之爭就是階級鬥爭。

台南往往被與京都相比,正府城人氣質也確實有些京都味── 表面慈眉善目,但內心有一把機車的尺,「我家巷口屌打」正是這種古都姿態的最佳詮釋。在府城人面前講到食物,就會發現他們眼神閃爍,不戳破也不反對,只是微微笑著,那種笑就是「你果然外行人才會去吃那家」的輕蔑與憐憫。私以為府城人都應當看看這本書── 台灣明明是多元移民社會,彼此對非我族群的刻板印象卻難以消除,當刻板印象被放大到荒謬,才看見繽紛豐富── 你以為自己是王,其實處處梁山,沒有誰能獨佔話語權── 牛肉湯門前排隊的人各自甘願,而且其實叫的都是同家廠商的醬油膏實在也沒有甚麼好分誰家巷口啦。

最後,篇首地圖是強者我同學畫的,家棟移居台南多年,對此地嗜甜文化也略懂略懂了,他筆下的大台南國不見人類,只有遍地螞蟻。我問家棟畫完這本書心得如何?

他說:「我到底畫了甚麼。」

在地觀點│潘家欣

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現任美術教師。《職校美術》(育達文化,乙版)作者,曾出版《負子獸》、《失語獸》、《妖獸》等詩集,另著有《藝術家的一日廚房》;二○一八年主編詩選《媽媽+1:二十首絕望與希望的媽媽之歌》。

台灣異聞錄》,有方文化,二師兄

秉持兢兢業業、公正客觀、熱愛鄉土的精神,
純文學系鄉土作家二師兄,走遍大街小巷,體察庶民百態,
以交通、美食、人文氣候、台灣內戰等主題,
生動刻畫台灣社會最真實的樣貌,
深深觸動每一位台灣人身上最柔軟的那一塊。 #不是肝

從今天起,不要再問二師兄到底嗑了什麼,
就問自己到底少嗑了什麼!!!

|台灣交通————
台南人騎的是技術,高雄人騎的是速度,新竹人騎的是命數。
台中人騎的是覺悟——一種看破生死的覺悟。

|台灣美食————
二師兄出身台南,承繼「我家巷口屌打」的嚴謹美食淵源,深入檢視全台各地飲食情狀。

|人文氣候————
新竹的風/宜蘭的雨/台南糖與蜜之地/天空之城台北/摩天輪發財國/桃園東南亞租界區⋯⋯最真情實意的台灣各地風土觀察。

|台灣內戰————
南北戰爭開打!時局動盪不安,各縣市擁兵自重⋯⋯誰才是最後的贏家?

You may also like

發表意見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