甫於11月13日結束線上映演的「2021客家影音展演計畫」,是自「當代敘事影展」探出的新枝。影展籌辦多年,有感於具客家視野並能回應當代議題的紀錄片難覓,懷舊符號如藍衫、油紙傘等的重複取樣,導致當代客家影音敘事上,場景、語彙與時代之間的斷隙。因而,主辦單位今年暫歇國際作品的選映,投入紀錄片題材的開發與製作,以「野地行過」為題,寓意著「拓墾」與「開創」,發掘全球化移動下的客家議題、人物與故事,為未來的客家歷史建立多元敘事的檔案。
在此計劃下全新製作的三部紀錄短片——《行過》、《我們在此相遇》、《2500公里》,透過創新、實驗性的形式,紀錄了客家的離散紀事到身份追尋。自影像延伸、發散,和文學、聲音、劇場、表演藝術交織一段跨域對話。獲得今年金穗大獎的導演林佑恩希望透過紀錄片《行過》,回首「客家流行音樂」產業尚未成形的年代,致力於母語創作的音樂人謝宇威、林生祥,走過客語與客家身份沈默的年代,從離鄉到回返的路徑。跟在兩人身後,導演用鏡頭帶領觀眾看見在日常與創作路上,他們如何兢兢業業地沈穩前行。此外,全片由兩位音樂唱作人在生命低谷時的創作——《細妹你看》及《溜漂人生夢》串起,展現了強韌的「野生」精神與豐沛的創作量能。然而,綜觀當代客語音樂類型的百花齊放,謝宇威也語重心長的點出了現今客語音樂依然面臨語言流失的困境。
長年關注遷徙、移民議題的導演鍾適芳,繼《邊界移動兩百年》後,這次以《我們在此相遇》結合音樂劇場採實驗性質的紀實手法,重現「客家」的流離與遷徙。《我們在此相遇》以台灣的客家身份帶路,民族誌作為地圖,踏訪40年代自廣東梅縣隨國民政府來台的「客人」以及印尼邦加島的客家華裔族群。透過史料文獻的爬梳、田野實地訪查、影像紀錄及家族記憶重訪、僑批文件的再現,結合藝術家、詩人及作家的音樂、詩歌和文學創作,映照全球化下的移民和難民議題。在音樂上,三位來自不同地域的音樂家鍾玉鳳、Ismet Ruchimat(印尼) 及 Matthias Frey(德國),在田野過程中採集聲音、音樂、聲響、文化相關素材,包羅傳統及改編的樂曲,接續轉譯成原創音樂。
而《2500公里》由備受國際關注的新銳導演吳郁芬執導,紀錄新生代客家創作歌手黃宇寒,在母語創作上所經歷的限制、自我身份的意識,及如何跳脫「客家歌謠」的刻板敘事及風格。黃宇寒出生桃園龍潭,父親是客家人,母親則是印尼華僑,片名《2500公里》也是台灣、印尼之間的距離。獨特的成長背景,打開她對於不同文化面向的觸探,也促使她反思並試圖打破社會對「新住民二代」的刻板印象。另一方面,她的多元背景反映於創作上,黃宇寒以揉和復古電器、搖滾、即興和Remix的民謠混合體,翻轉過往客語音樂的架構,為當代客語音樂寫下耳目一新的篇章。藉由客語及印尼語書寫兩個家鄉的故事,唱出自己的身份,開啟自我和家鄉的親密對話。
從臺北客家放眼全球,客家族群世代以來歷經遷徙與離散,提煉了豐富的文化底蘊與多元敘事。然而,在面臨語言流失與「客家符號」重複取用的首當其衝下,期許能夠藉著拍攝紀錄、匯集各方觀點,試圖喚醒年輕客家世代的族群認同與歸屬感,並將故事層層堆疊,替未來客家建構歷史敘事的紀實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