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天,五位創作者如往常那樣打開信箱,不約而同接獲一場邀請。他們細看內文,心想「150字的微小說?應該不難吧?」其中一人嘴角上揚率性答應;遠方,另有一人悠悠想著:「企劃看起來超完整,連人物個性跟地點都有了,OK的。」當然,也是有理性的創作者知道事情不單純,「可是感覺充滿挑戰耶,要接要接。」
然後,事情便這麼成了。
這不是什麼生存遊戲,是聯合文學雜誌與7-ELEVEN合作的杯套小說創作計畫,配合CITY PRIMA之不同咖啡氣味,鋪展出屬於不同角色的職場愛情故事。《聯合文學》邀請五位以愛情題材見長的作家加入,他們分別是──陳雪、知寒、劉梓潔、張維中、姜泰宇──作家收到角色的名稱、職位、空間地點……等簡要方向以後,便開始進行創作。
以下,我們將陪伴讀者一同揭密這趟有趣的創作旅程。
陳雪
小說家。著有小說《親愛的共犯》、《無父之城》、《摩天大樓》、《迷宮中的戀人》、《附魔者》、《無人知曉的我》、《陳春天》、《橋上的孩子》、《愛情酒店》、《惡魔的女兒》、《蝴蝶》、《惡女書》等;另有散文集《不是所有親密關係都叫做愛情》、《同婚十年:我們靜靜的生活》、《當我成為我們:愛與關係的三十六種可能》、《像我這樣的一個拉子》、《我們都是千瘡百孔的戀人》、《戀愛課》、《台妹時光》、《人妻日記》等。
知寒
生於一九九五年夏,以前很在意因為生日在暑假經常被忘記,長大以後發現沒暑假了才是真正悲傷的事情。喜歡睡覺、喜歡從容地生活;討厭鬼片、討厭拖延症末期的自己。著有《我在這裡擱淺——有人看到,但沒人知道》、《總在說完晚安後,特別想你》。Instagram_infernowords。
劉梓潔
一九八○年生,彰化人。台灣師大社教系新聞組畢業,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肄業。曾任《誠品好讀》編輯、琉璃工房文案、中國時報開卷週報記者。著有散文集《父後七日》、《此時此地》、《愛寫》,短篇小說集《親愛的小孩》、《遇見》,長篇小說《真的》、《外面的世界》、《自由遊戲》、《希望你也在這裡》。現為專職作家、編劇。
張維中
東京在住台北人。喜歡大都會的新潮繁華,也愛地方小鎮的人文風情。寫遊記、寫散文、寫小說也寫少兒讀物。喜好啜飲記憶,懂得忙裡偷閒,善於各領域的追星崇拜,活在一個字典中沒有無聊兩字的日常裡,不羨慕別人的生活,知足當下的擁有。近作為小說《不在一起不行嗎?》、散文《東京直送》、旅記《日本小鎮時光》等書。
姜泰宇
筆名敷米漿,輔仁大學日文系畢業,大眾文學作家。從大學即開始創作。曾獲得金石堂年度暢銷男作家,入選誠品書店最愛一百小說。著作十餘本小說。曾任《愛小說》雜誌總編輯,短篇作品《榻榻米的夏天》改編為公視電影《夏天的向日葵》。作品《洗車人家》入圍第二十一屆臺北文學獎年金類。現為專業洗車工。
陳雪:我剛開始收到邀請時,就覺得OK嘛,以前就常寫極短篇,這次又是擅長的人物描寫,就很率性地答應,要寫的時候發現文長限制一百多字才開始焦慮,特別是我負責的角色──瑄妹,她是個年輕女孩,我覺得距離她好遠,職場文化我又不熟,因此雖然小說作品很短,我還是寫了一個比文章還長的大綱,開始覺得有一點後悔,可能要我寫三千多字還比較容易……。後來就跟編輯求助,問有沒有人先寫好了?
知寒:我一開始收到信的時候也很興奮,企劃很詳細,感覺什麼都幫我們設定好了,但實際要寫就想說,欸?不對啊──小說的空間感氛圍描述很重要,我們要如何在這麼短的篇幅描繪出氣氛?而且當下不知道其他創作者寫了什麼,擔心彼此無法對上,所以在動筆前有滿多顧慮的,後來我也是先問說有沒有先寫好的。
泰宇:到底是誰第一個寫好?
陳雪:梓潔。
泰宇:我們都要感謝梓潔。
陳雪:梓潔救了所有人(笑)。我當時一看她的Ring,就覺得她不愧是弄電影的,很短的時間裡她就把人物關係跟景象都勾勒出來,我立刻茅塞頓開,知道該怎麼下筆。我第一個想到的是「茶水間是八卦的集散地」這句話,茶水間對上班的人來說是很重要的地方,我曾經看過有人躲在這裡偷哭或者是講電話──若需要Hold住一整天的情緒張力,妳的確需要一個地方可以喘口氣,茶水間能夠收納上班的人一整天的過渡。瑄妹的年輕反而可以使她用一種旁觀的角度看待這一切,也因為她的年輕,關於她最後會走向誰,我沒有在小說中說死。
梓潔:一百多字真的太難寫了,既不是寫成硬梆梆的大綱,也不只是記下片刻瞬間。我想多少運用了編劇和小說的雙重技巧,先長出角色的模樣,再讓角色帶著我進入。最挑戰、也最有趣的地方,是可以去測試自己的文字濃縮與伸展的彈性。有沒有辦法做到一個句子就說完一個晚上的事?一個詞彙就交代完一個人的形象?但又不希望在百字內僅是符號的堆疊,雖然來來回回修改琢磨,最後還是希望讀起來是流暢飽滿的。我不知道我會第一個交稿(笑)。不過想起來部長帶頭跑好像也理所當然。我倒沒擔心過作品與其他人接不上,因為就算彼此不相連也是另一種閱讀的樂趣。
知寒:我也是先看到梓潔老師寫的那篇,就決定我的角色要如何跟瑄妹、洛哥作互動,我拿到的設定是前輩人妻,地點在會議室,味道是香氣。我對人的味道很敏感,路上如果聞到好聞的香水,我可能會跟著他走一段路;另一方面,之前工作經驗中對會議室的想像就是,比其它空間還要冷的地方,而會議室的溫度設定跟使用的人很有關係,這使那樣的空間感變得很像一個人的標籤,一踏進去就會馬上想到某人。希望我的角色阿麗藉由空間感的熟悉,展開一段回憶。
泰宇:我收到其他人的內容後,其實鬆了一口氣。一開始很不好掌握,要用什麼語氣來寫?你有無數多的選擇,看完其他人的作品以後,再適當地去配合這個作品該有的元素,不要太做作地把角色情感放進──我在寫小馬的時候,寫的是一種孤島式的陪伴。作為一個便利商店店員,所有角色只要有時間都可以進入我的領域,但我無法輕易踏出去,我需要讓小馬的這種情緒不要太明顯,卻要讓讀者感受得到店員是被困住的。另一方面,也若隱若現地將我對瑄妹的捨不得透露出來,卻不要傾倒過多,大概就是讀者可能看得出小馬「發現」了什麼的那種朦朧感。這樣的態度,剛好也是一位店員會有的心情:知道一點點,卻又看不到全貌。
維中:我向來是一不小心就寫太多需要刪稿子的人,寫作習慣需要大量的鋪陳、堆疊,才有辦法把角色的可愛跟特點表現出來。我的角色是中年大叔、職場的副理洛哥,編輯說洛哥是像陳昇那樣的中年大叔,我心想,天啊,我光是要把像陳昇這樣的大叔描述完我一百五十字就結束了(笑)後來也是透過空間的經營,才找到一個支點。若說茶水間是八卦的集散地,那樓梯間對我來說就帶著一種安慰的溫度。我想要在樓梯間去展現洛哥跟部長的互動,透過對話展現他的瀟灑。雖然是瀟灑嘛,在結尾又留了一點回馬槍,暗示他其實很久沒有受新戀情所觸動了。
梓潔:我先在腦海裡試著想像「女部長」形象,跑出來的是日劇女演員麻生久美子,大概因為她之前在《MIU404》裡的女主管形象太讓我印象深刻。我幾乎沒有「職場」經驗,更別說辦公室戀情,因此只能完全靠想像。部長Ring應該時不時隔著百葉窗觀察同事動態,跟他們的連結是應該透過一黑一白的線條呈現,大概這兒就是我小說的入口了。其實在短短的一百多字內,我向兩位大師致敬了:一是日劇之神編劇坂元裕二,「穿條紋衫很容易撞衫」,就是他在《四重奏》裡的經典台詞;二是吳明益老師,斑馬是《天橋上的魔術師》的靈魂意象,既然斑馬都可以去到中華商場的廁所了,應該不介意到便利商店來坐坐吧?
泰宇:感覺不只是小說的創作,以劇本寫作來說都別具意義,而且──的確,不管是從哪一篇開始讀都可以。
知寒:這次創作的微小說,對我來說不是一篇故事的開頭,而是一個中繼站的感覺,這是我覺得這個活動最有趣的地方。
梓潔:我覺得五篇放在一起看很有趣,彼此之間是曖昧的、有明有暗、有酸有甜有苦,很期待讀者們分享閱讀順序與心得。
陳雪:做為創作者,我們寫過很多作品,這個可能不是最難的,但這卻完美展示了小說是什麼──小說是不管多大篇幅,它必須要裡頭揭示人物關係、人物的動機,以及人物可能有的改變,無論是性格或者命運,我覺得這次大家都非常完美地達成了。我們這五個人不太認識,但我們最終用我們的一百字去回應其他人,並且和其他人合作,展現微型小說的豐富面貌,呈現出不同的特色。
|後記|
維中:其實,當初沒有給我們什麼限制,可以自由想像要跟哪一個角色產生連結,我本來是想說,可以讓洛哥跟店員小馬……
泰宇:可以可以唷~
陳雪:瑄妹可以跟美人部長。
維中:可是想說不知道這樣廠商能不能接受,所以就作罷了。
陳雪:想寫的有好多,我覺得可以來個第二季,把BL跟GL都放進去。
(眾人鼓譟)
採訪撰文|郝妮爾
東華華文所藝術碩士,於宜蘭經營向予書苑。亦從事藝文採訪、劇場評論。喜歡全世界的狗,以及特定幾隻貓。
攝影|Y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