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本統籌王靖惇在全劇使用了一系列頗為玩味的隱喻:氣球,帶領你向天空;網路,牽絆你至地獄。
演出團體|動見体劇團
演出名稱|病號
演出時間|2018.4.7~21
演出地點|水源劇場
動見体劇團《病號》取「病號」二字在中、日文不同語境的雙關,除了中文一般能理解的意義以外,在日文漢字之中病號亦有「匿名帳號」之意,此舉亦是對應了網路世界身份的多重、模糊性。
「病號」由三個主線領導,再由多條副線支撐。三名男性由不同原因失去自主能力,分別因病、跳樓以及車禍癱瘓,由三個事件在推演出背後各自的家庭議題與網路成癮。
在劇情上,劇本統籌王靖惇在全劇使用了一系列頗為玩味的隱喻,隱喻於氣球映襯低頭族;而另一組隱喻則存在於癱瘓的跳水選手的水面上與水面下,以作為前者隱喻的補充。氣球,帶領你向天空;網路,牽絆你至地獄。這之間劇作家有明確的意識先行審判了網路社會所造成的影響。另一方面,跳水選手以「海豚」作為交友軟體的化名,實則是受惠於網路得以喘息。氣球與手機的天上與地下,對應於海豚水面上癱瘓與水面下暢遊拉出了另一條隱喻。若沒有後者的補充,就成了另一部網路批判劇。
從劇場語彙來看,導演符宏征除了一般戲劇傳統上的多點並行以及歌隊的運用之外,也一貫用了舞蹈劇場(tanztheater)的形式。然而,筆者認為在調度上符導雖然一再展現了對於多線交錯、演員轉換熟練的調度轉換,卻在細節上留下了明顯的刻痕。在執行上,音樂燈光與全體演員「整齊」的轉換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經常造成演員為求好而「等待」;另一方面隨著劇情推演對於觀眾而言也已習慣了這類型的轉換點,一旦習慣其刻痕就會隨之放大。
整體而言,動見体劇團的《病號》在演員、劇本以及導演調度都是一部相當成熟而精緻的作品,對於議題的操作也有意識的摻入不同面向的隱喻以支撐戲劇作品的飽滿與真實度,樂見於未來加演的來臨。
李文皓
現台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研究生。 跨域藝術家。團體不適生產之主要創作者 ,深受極簡主義、行為藝術與舞蹈劇場影響。近期作品有《A Piece after Wake-up ep.2》與《一與眾》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