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在寫作圈最熱鬧的就是女人迷的稿費事件了。我們先不討論女人迷的定位與實際作為,以及有些不知道為什麼只要出事了,整天就會忙到彷彿連上廁所拿出手機的時間都沒有的人,就單單討論稿費這件事。(有興趣的人可以自己去追一下來龍去脈,三島中尉就不贅述過程了)
有些人會說,「作者是自己選擇不要稿費的,他犧牲掉稿費卻給自己賺了名聲,他可以在上面掛 ____專欄作者。」事實上,現存的文學刊物有許多仍是「無稿費」的習慣,這個習慣的成因如果要談,要從過去只有紙本刊物的時代談起。現在這個時代,2019 年,寫作者要意識到一個問題:是作者群造就了刊物,而不是刊物造就了作者群。今天就算一個再有名氣、再了不起的刊物,如果裡面的文章都爛到連讀的價值都沒有的話,這個刊物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所以許多人說的「願意犧牲利益去換取名聲」這件事很有趣。第一:有水準的刊物如果你寫得不行,塞錢也很難上,何況是無酬?第二:組成刊物的是作者的文章,如果認為作者因刊物而榮耀,甚至得到了稿約,那這些人對出版市場必一無所知。我不討厭相信這個世界有獨角獸的人,但我討厭逼著其他人跟他一起相信有獨角獸的那種人。
為什麼作者會願意無酬為刊物寫稿?說到底,不管什麼時代,要人長期的無償付出,只有幾種狀況,有利可圖、理想,與信仰。作者能不能不要稿費,無償寫稿?作者當然可以不要稿費,那是作者的自由,但用稿方卻不能不給。整件事情其實沒有這麼複雜,寫作者是勞動方,用稿方是資方,資方與勞方能不能協調?當然可以,但在資方有進行營利的狀況下,不管再少、經營再艱困,也應該要有所表示。
有時候會開玩笑地說,我們這些寫文字的人是最賤的,許多人會想,寫幾個字有什麼難?事實是,有時候寫幾個字,就真的那麼難。有些人說能將名字和某些刊物放在一起,為自己加分,但殘酷的事情是:那些會替人的名字加分的刊物,都不會只把寫作者的文字當作無償的消耗品,而是當作有償的商品對待。這是對作者勞動基本的尊重。重點不在於酬勞的多寡,環境艱困的時候,寫作者可以犧牲一些自己的利益,但這不應該是常態。如果要他人犧牲是一種常態,那這個環境並不值得讓人抱有期待,因為它甚至不給人希望。
回過頭談女人迷。三島中尉我相信裡面許多人是真抱有理想,也為了這個理想有所犧牲,但整體而言,一個組織的運作不在於裡面的人是不是自願犧牲,而是在有限的資源狀況下,應該給予有同樣理想的人尊重:如果你連同路人的犧牲都能視若無睹,你要如何要求其他人將這些尊重與信念推廣到同溫層以外,甚至是追求更日常的彼此尊重?稿費這種東西雖然很曖昧,但並不是薛丁格的稿費,不管你看它或者不看它,它都應該在那邊,不管多少它都應該在那邊,而不需要人白紙黑字寫下來才被承認它的存在。